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今(18)日表示,高雄籍漁船「福甡11號」5月違反聯合國漁撈工作公約遭南非扣留,主因是船身傾斜等安全設備被要求改善,無虐待漁工,設備改善後於6月27日出港。
聯合國旗下國際勞工組織(ILO)今天宣布,國際勞工組織旨在保護漁工的「漁撈工作公約」(Work in Fishing Convention)在去年生效後,已扣留首艘違反公約的漁船。國際勞工組織在聲明中說,督察員發現長串問題,包括「缺乏文件,住宿環境不佳,漁工食物不足,以及船上安全和衛生條件太差」。
林國平告訴中央社記者,高雄籍漁船「福甡11號」4月16日進入南非開普敦港區,因為港區停水,船上2名印尼漁工向印尼駐當地單位反映伙食不好、沒辦法洗澡,但是後者與船東無關,而南非政府勞工主管單位與船東隨即跟漁工協商,伙食問題已改善,並沒有涉及虐待勞工問題。
他並說,南非港區單位扣留漁船主因是發現「福甡11號」船身傾斜、逃生設備老舊等狀況,因為跟航行安全有關,所以扣留、要求改善,改善完成後,已經在6月27日出港,展開正常作業。
林國平表示,這次事件也沒有罰款,而是繳了入港後的滯留費南非幣1萬2365元(約新台幣2萬8000元)。
漁撈工作公約在確保據估3800萬漁工都能在適當且安全的條件下工作,避免剝削、強迫勞動和人口販運等問題。公約在2007年通過,但在立陶宛去年11月成為批准這項公約的第10個國家後才生效。
▲高雄籍漁船「福甡11號」日前因違反聯合國漁撈工作公約遭南非扣留。(圖/翻攝自國際勞工組織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