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洲人「大魚大肉」需求升 環境危害、負擔與日俱增!

研究人員今(4)日表示,亞洲未來30年對肉和海鮮的需求量將日益增長,導致溫室氣體和食品中使用的抗生素大量增加,對環境帶來危害及負擔。

▲報告指出,肉類、海鮮等食物需求量上升,可能導致環境負擔增加。

路透社報導,根據新加坡諮詢公司Asia Research and Engagement Pte Ltd報告,隨著人口、收入和都市化的增加,2017年到2050年間肉品及海鮮的需求將升高78%。

研究共同作者譚瑟琳(Serena Tan,音譯)表:「我們想強調的是,由於人口眾多、漲幅之快,將為環境帶來壓力。若能體認這件事,並掌握相關背景,我們就可以解決問題。」

隨著供應鏈提高產量以滿足需求,研究人員說,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從每年29億噸二氧化碳增加到54億噸,相當於9500萬輛車終生的排放量。

報告說,額外糧食產量需要一個印度大小的土地面積才得以應付,而用水量也將從每年5770億立方公尺增加到1兆540億立方公尺。

報告也提到,用來殺死或阻止微生物孳生的抗微生物劑,包括抗生素,用量也將增加44%,達到每年3萬9000噸。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今年曾表示,濫用及錯用食品抗生素的情形在東南亞很普遍,警告這將讓細菌感染愈來愈有抗藥性,對人類和動物構成嚴重風險。

都市區域增加意味民眾在電力和冰箱的取得更加方便,進而推升肉品和海鮮需求。然而,收入增加才是肉品和海鮮需求升高的主要推手。

譚瑟琳表示,印尼、柬埔寨、寮國、緬甸和巴基斯坦是可能造成肉類和海鮮消費增長的幾個主要國家;而如中國等高齡化國家,則可能限制成長。

為減低對環境的影響,譚瑟琳說,糧食生產方可透過實施雨水截留、使用永續動物飼料、並收及牛隻製造的甲烷等方式來提高效率。而監督機構、消費者和投資者則可向連鎖餐廳和生產商施壓,限制在肉類使用抗生素。

譚瑟琳說,消費者也可以選擇以素肉代替真肉。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財劃法》修法爭議、公投加嚴等事項 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