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工藝進化論展南投場9/13日起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登場,透過工藝品呈現社區工藝發展軌跡,並體現循環經濟理念。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合辦「在地工藝進化論展」,9/13日起在工藝設計館展出,透過社區呈現多元、在地、天然媒材工藝品,體現循環經濟理念,更使農村社區找到創新作法,展覽也發表主題影片,讓觀眾更認識在地工藝社區。
水土保持局發布新聞稿表示,今年展覽主題主要以進化論呈現社區工藝發展軌跡,展場設計運用實驗室風格,具體呈現工藝原料及廢料,對應社區工藝創作產製過程中,生生不息的循環理念。
工藝中心表示,展覽區分四大主題,分別為大地、萬物、質感、瑰寶。大地土壤是生命搖籃,如同母親般堅韌又柔軟,孕育人們生活所需一切,創作者用雙手將大地敦厚質樸特性,揉合進土的造形藝術,塑造最溫潤的社區工藝。
▲(示意圖/資料照)
而萬物大自然是渾然天成的設計師,植物是畫筆,賦予萬物色彩,更是最天然染劑,舉凡植物花果根莖皮葉,多可萃取汁液並用於布料染色。每件染布作品都有獨一無二紋路與色澤,如自然萬物法則,渲染出最繽紛的社區工藝。
質感部分,工藝中心表示,有別於工業化量產製造,手作工藝使原料融合手心溫度,傳遞工藝家細膩與感性,連結到人們情感記憶,並透過身體五感細細品味,進而體會工藝品傳遞的細緻與珍貴質感。
工藝中心表示,社區的瑰寶源自在地文化養成,每一件工藝品都能訴說社區一個故事,這些與社區人們共榮共存的記憶,運用最貼近土地方式保留,也讓社區文化得以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