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採訪報導
南投竹山最南邊的德興里柯仔坑社區,有一間號稱在地24小時便利商店的柑仔店「永發行」,老闆是一名高齡90歲的阿嬤石曾員,當年為了養家餬口、貼補家用才開這間小店,時隔53年,阿嬤仍堅持開下去,為了不是賺錢,而是想讓辛苦的做田人隨時有東西吃、買東西不必跑太遠。阿嬤的孫子石先生笑說,「她真的是做身體健康的,看到小孩沒錢買糖果,也都會免費送,其實開柑仔店根本沒賺啦!但每個月都虧錢阿嬤還是很開心,那就夠了。」
▲▼高齡90歲的阿嬤「田仔嫂」石曾員,開著柑仔店53年,除了賣生活用品也提供附近老人家聊天、休憩的場所。(圖/蔡宜助議員授權提供)
日前南投縣議員蔡宜助在臉書上分享竹山當地的「古早式的7-11」,表示一名高齡90歲、人稱「田仔嫂」的阿嬤石曾員,當年為了養家餬口所開立的柑仔店,開了53年仍天天敞開大門,除了成為當地民眾購買生活用品的必去店外,更是鄰居、老人家互相聊天喝茶的好聚點。蔡宜助拍下柑仔店的情況分享上網後,隨即引發熱議,許多人直呼很懷念外,更有出外打拚的年輕人說,「最有人情味的柑仔店,小時候常去買」、「阿嬤人真的很好」。
明明已經到了可以含飴弄孫的年紀卻仍堅持開著這間小店,阿嬤的孫子石先生說,其實都是因為不捨做田人生活辛苦,還有和這間柑仔店有了半世紀的感情。石先生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說,當年台灣光復初期,鄉下地方大家生活其實都很辛苦,沒什麼錢,「我們家裡沒有田啊,然後阿嬤和阿公生了4個小孩,生活總是要過,阿嬤就想說自己煮東西便宜賣給做田人這樣,加減賺一點點可以餬口。」石先生說,阿嬤那時候36歲,自己撿一些竹子和稻草在家裡附近就搭一個竹仔寮,然後煮麵、煮米苔目等開始賣,多多少少賺一點貼補家用,「就這樣把我阿伯、爸爸、姑姑們拉拔長大啊。」
▲柑仔店「永發行」堪稱當地的古早式的7-11。(圖/蔡宜助議員授權提供)
事實上家人也有考量到阿嬤年紀大建議她收起來,石先生說,之前住在台北的阿伯就把阿嬤接到台北去住,但老人家不習慣都市生活,整顆心都在擔心村莊裡的大家,「村子裡的老人家會找她(阿嬤)啊,大家都會捨不得,然後阿嬤也會擔心大家買東西不知道方不方便什麼的,最後就決定還是搬回來竹山,然後繼續開柑仔店這樣。」但石先生笑說,其實阿嬤開柑仔店根本每個月都虧錢,東西幾乎是半買半相送,台北的阿伯每個月寄兩萬元,然後家人們加減貼補一些,就是為了讓阿嬤可以叫貨,「我們就努力讓阿嬤繼續開下去,不然看阿嬤這樣有的都不收錢吼,不只虧錢啦,可能很快就倒了!」
「她(阿嬤)看人家生活辛苦、做田的沒什麼錢,小朋友家裡沒錢買糖果餅乾啊,不是不收錢就是免費送,把村莊裡的小朋友都當自家孫子、小孩這樣,私下有會給點餅乾、糖果。甚至有時候晚上9、10點,有人來敲門說要買東西,阿嬤也是都開門讓人家買,有人買、有人來她就開,或是有人需要借錢周轉,阿嬤也是都會大方借,兼做小銀行的感覺哈哈,但是都沒收利息,她都會想說大家也是辛苦討生活,自己還過得去就好,不是想真的賺錢。」石先生說,作為阿嬤的孫子他其實相當驕傲,也很以阿嬤為榮,因為阿嬤有顆善良、如菩薩的心,做人做事也都不跟人計較,「阿嬤真的很樂觀,對人也都很好,所以都不會老,現在90歲了還是自己煮三餐,大概是有好心腸又開了家佛心柑仔店,所以身體很硬朗,我們也覺得是好事啦。」
▲▼阿嬤守著根本沒賺錢的柑仔店半世紀,堅持開下去全是明白,做田人、鄉下人生活辛苦。(圖/蔡宜助議員授權提供)
據悉,距離當地最近的便利商店大約3、4公里,雖然騎車約5分鐘就會到,但阿嬤的柑仔店卻在村莊中屹立不搖,因為她賣的不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更是整個鄰居間的「關心」。石先生說,目前阿嬤與自己的父親同住,其他家人也都住在附近可以照看,雖然阿公很早就過世不在阿嬤身邊,但阿嬤非常的堅強、樂觀,守著這間小小的柑仔店,即便村莊裡早就因為人口外流剩沒多少戶,但看著阿嬤總是掛著笑容開店,甚至還會俐落地搬貨,他們看在眼裡除了佩服也決定會默默支持,「我們就當阿嬤的靠山,讓柑仔店不會倒下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