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菌害染中耳炎 他吃藥後竟複視、臉麻痛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位50歲男性,過去沒有慢性疾病病史。2個月前因左耳疼痛有膿狀分泌物,到診所求診初步診斷為急性中耳炎,給予抗生素治療後,左耳症狀仍不見好轉,同時還出現複視,臉麻痛等神經學症狀,因此轉診到醫院再次檢查,發現是遭非結合分枝桿菌感染造成的頑固性中耳炎合併顱神經侵犯的結果。

▲感染科醫師汪靖勛說明,一名50歲男性因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造成的中耳炎,且合併顱神經侵犯的特殊個案。(圖/三總醫院提供)

替該患者診治的三軍總醫院感染科醫師汪靖勛表示,該名病患住院期間接受電腦斷層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左側中耳炎合併急性乳突炎,發炎情形沿著耳道侵犯到深部的顳骨區及顱底神經;核子醫學發炎掃描也可以看到左耳至顱底出現很強的發炎訊號;而耳朵分泌物培養化驗證實致病菌是相當罕見的非結核分枝桿菌。

中耳炎發生原因為何?汪靖勛說明,多半是因鼻腔或咽喉的病原體,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而造成中耳的感染。如未及時治療,中耳炎很有可能會引起急性乳突炎、腦膜炎、靜脈血栓炎、甚至發生骨膜下膿瘍、腦內膿瘍嚴重的併發症。而此患者即是一個中耳炎合併顱神經侵犯併發症的嚴重個案,所幸及時診斷,投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後復原良好,經治療半年後後神經學症狀消失,左耳症狀改善,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避免可能造成的不可逆神經傷害。

汪靖勛指出,中耳炎常見致病菌包括肺炎雙球菌、嗜血桿菌、粘膜炎莫拉氏菌。中耳炎是臨床常見的感染症,可以發生在單側耳朵,也會同時在2側發生。一般可分做急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其中急性中耳炎通常發生於兒童,偶爾也會發生於成人。

汪靖勛說,該名感染個案致病菌是十分少見的非結核分枝桿菌。分枝桿菌不同於傳統細菌,在培養皿中生長緩慢且對一般治療抗生素皆有抗藥性。在分枝桿菌中,除了熟知的結核桿菌與痲瘋桿菌外,其餘歸為非結核分枝桿菌。

他表示,至今發現的非結核分枝桿菌約130餘種,大部分是屬於環境菌,可存在飲水、土壤、灰塵及植物中,人類可能會因接觸後而感染,因無有效抗生素敏感測試方式,治療常須依過去研究文獻及感染個案臨床反應做藥物調整。

急性中耳炎以口服amoxicillin (Amolin®,萬博黴素)或amoxicillin-clavulanate (Augmentin®,安滅菌)為首選藥物,療程約10天,大多數感染個案復原良好。但是在某些情況,如個案感染到罕見致病菌時,因為對傳統抗生素有抗性,即有可能隨著感染惡化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汪靖勛提醒民眾,當中耳炎久治不癒時,必須考慮一些罕見致病菌包括分枝桿菌,並儘速至大醫院就診,如合併有神經學症狀需進一步安排相關影像檢查以排除可能的腦部侵犯併發症。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NCC、考試院、大法官人事任命權卡立院 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