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第55屆金馬獎意外延燒出敏感政治議題,《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榮獲最佳紀錄片獎,導演傅榆上台領獎時一句「獨立個體」,挑起政治最敏感神經,引發大陸網友群起砲轟,但據了解,傅榆曾自稱是一個「廣義上的外省人」,9歲開始定居台灣,對於政治也承認是個「狂熱者」。
▲傅榆(左)因為一句「獨立個體」牽起政治最敏感神經,引發大陸網友砲轟。(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據《壹週刊》報導,傅榆的爸爸是馬來西亞僑生,媽媽則是印尼華僑,9歲就來到台灣定居,研究所畢業後就以拍攝紀錄片為業,之前曾拍攝以太陽花學運為背景的《太陽‧不遠》、記述大陸留學生參與台灣社會運動的《我在台灣,我正青春》、探索青年價值認同的《藍綠對話實驗室》,以及短片《不曾消失的台灣省》。
▲傅榆(右)過去受訪時承認是個「政治狂熱者」。(圖/記者邱榮吉、林士傑攝影)
過去傅瑜曾受訪表示,自己是一個「廣義上的外省人」,但坦言自己的身分很尷尬,可是家人的政治立場,又讓她和真正的台灣歷史脫節,她曾回首拍片經驗,承認自己是個「政治狂熱者」,在一段台灣認同的追尋過程,試圖突破迷惘後,才自我肯定「我就是台灣人」,不過也很清楚,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以對於意識形態的認同也會有很大的落差,這些都是不容易更改的。(編輯:黃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