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近來家暴案頻傳,「台南虐嬰」、「買肉圓忘加辣慘遭痛扁」等事件發生。衛福部委外研究指出,「未滿25歲」就當上父母者,是重大兒虐的主要施暴群。然而婦幼團體也表示,一線社工人力不足、訪視指標過於分散、各縣市執行不一,恐「漏接」個案。
▲「未滿25歲」的父母,是重大兒虐的主要施暴群。(圖/資料照)
嬰兒因哭鬧被虐待致死的案例頻傳。據衛福部統計,至2018年9月底止,國內共有3千46名兒童在家庭中受虐。而在2011年到2016年的104件重大兒虐事件研究發現,施虐者有「71%」是「25歲以下」就當上父母者。因此衛福部前年開始推動「6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方案」,為保護6歲以下兒童,他們多半都在家中生活,因此受虐不易被發現。
對此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6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方案」撈出來的資料有數萬筆,然而實際開案率不高。問題出在,個案要開案需要社工親自訪視,所有壓力都在第一線社工身上,若社工人力不足、各縣市執行情況不一,就很容易「漏接」。
白麗芳指出,訪視指標太分散,每當重大兒虐案件發生,訪視指標就會再新增一項,依新指標撈出來的案子又會增加幾千筆,以避免同樣狀況再發生。應將重點放在更有可能發生困難、需要社會支援幫忙的家庭,而不是大海撈針。對此衛福部社家署表示,未來擬透過大數據分析案例,調整主動訪視對象,預計農曆春節前全面清查訪視兒虐高風險族群。(編輯:許書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