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之謙/台北報導
高雄市長韓國瑜於3月時提出想在高雄設立「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獲得國民黨執政15縣市首長支持,發表共同連署力挺《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草案》,並由國民黨團27位立委連署提案,送立法院審查。不過韓國瑜昨(3)日赴高雄市議會備詢時,卻無法具體回答自經區相關提問,只是反覆強調要讓高雄「發大財」,引發爭議。
▲韓國瑜無法具體說明自經區內容遭各界批評。
不過所謂「自由貿易經濟特區」到底是什麼?事實上,這個概念最初是在2012年馬政府時期,由時任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提出,以租稅優惠的方式,進行「境內關外」、「前店後廠,委外代工」,將自由貿易港區擴大。當時的提出名稱為「自由經濟示範區」,與現在的「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略有不同,因此前總統馬英九日前也呼籲,現在這個2.0版應該稱為「自貿區」,不要再說「自經區」。
馬英九時代的提出的「自經區」概念,主要是打算傚法南韓設置仁川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以「六港一空」(基隆、蘇澳、台北、台中、高雄、安平6港及桃園航空城)自由貿易港區做為先行開放的地區,採取「境內關外」、「前店後廠、委外加工」的運作模式。
其中「境內關外」指的是,經濟示範區雖在我國境內,但享有貿易自由化的免關稅優惠,視同「虛擬境外」;「前店後廠、委外加工」則是指由示範區內的「前店」,交由區外的工業區「後廠」進行委外加工。
▲「自經區」概念為馬英九執政時提出。(資料照/記者林士傑攝)
「自經區」提出後引發廣大爭議,各界認為這將成為中國貨品的「加工出口區」,因為自經區可以進口中國貨品(前店),再運到區外進行加工(後廠),且完全免稅,可能衝擊國內產業,同時區內區外稅率不公平也是一大問題。
在社會強力反彈聲浪之下,「自經區」最後無法完成三讀,最後無疾而終,不過就在今年3月,韓國瑜提出設立「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的構想後,國民黨團立刻提出《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草案》,也就是所謂的「自貿區」。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這次的草案就是當初「自經區」的2.0版;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則表示,產品進來特區雖然免稅,但是加工後的產品全部都會外銷,對國內產業不會造成排擠;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對此也表示支持,但他坦言,自由貿易可能衝擊本國產業,可是只要政府、業者一起克服過渡期,迎來的就是更大的市場。
▲朱立倫認為自由貿易可能衝擊本國產業。(資料照/記者林士傑攝)
不過財政部已明確提出5大不可行,包括:
第一,區內區外不公平競爭,全國性課題不宜區域性處理。
第二,是推動自經區,台灣恐淪為中美貿易戰下陸資洗產地,中國製洗成台灣製。
第三,特區內自由金流配套不足的部分,恐產生洗錢疑慮。
第四,特區租稅優惠如認定有害租稅競爭,恐遭國際制裁。
第五,特區業者大增,海關不容易管控貨物流及產地標記。
另外立法院法制局也認為,馬政府時期提出的「自經區」條例,因頗有爭議未能完成審議,如今重啟設置「自貿區」的提案,因尚乏具體政策內容,無以評估。但我國目前租稅負擔率僅12.9%,相對國際上其他主要經濟體為低,且為延攬外國專業人才,去年才剛施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給予相當的租稅優惠,建議若要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應審慎並顧及租稅公平,否則恐侵蝕稅基,徒增租稅不公之爭端。
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表示,「自貿區」涉及區內、區外課稅不公平,歐盟日前才將台灣從避稅天堂「灰名單」中移除,如果又推動「自貿區」,可能會碰觸歐盟租稅公平的紅線,影響國家競爭力。
▲外界擔憂「自經區」恐讓台灣成為中國的加工出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