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疾病管制署在28日公布新確診1例國內感染麻疹病例,為北部20多歲男性,5月21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喉嚨痛及腹瀉症狀,25日出疹,經就醫通報,於今檢驗確診。由於個案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研判可能於國內遭症狀不明顯人士感染,感染源待釐清。
▲感染麻疹的患者,常見症狀有「發燒、出疹、咳嗽、鼻炎及結膜炎」等(圖/翻攝自台中市政府官網)
疾管署說,今(2019)年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5例麻疹確定病例,64例為國內感染(其中45例為接觸者),31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7例為本國籍民眾),感染國家為泰國10例,越南8例、菲律賓6例、中國大陸2例、日本、印尼、緬甸、香港及韓國各1例;出國目的以旅遊19例最多,其次為商務7例及探親5例。
到底麻疹的感染風險有多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各地發生,儘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它仍然是全球幼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麻疹的特徵是發燒、全身乏力、咳嗽、鼻炎和結膜炎,然後會出疹。傳染期估計是從皮疹出現前五天到四天後,來自麻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感染性液滴可在空氣中傳播長達兩小時,因此,即使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疾病也可能在公共場所傳播。
▲感染麻疹的患者,常見症狀有「發燒、出疹、咳嗽、鼻炎及結膜炎」等,在發燒期間可能口腔內會出現「斑點(科氏斑點)」(圖/翻攝自台中市政府官網)
典型麻疹感染包括四個臨床階段:
潛伏期-潛伏期時間為6至21天(中位數為13天)。
前驅症狀-前驅期階段約二至四天,特徵是發燒、全身乏力和厭食,隨後出現結膜炎、鼻炎和咳嗽。
出疹-開始發燒後大約兩到四天開始出疹,由紅色的斑丘疹組成,通常先出現在臉部和頭部,隨後開始向下擴散,五到六天後依照出現的順序消退。
恢復期-咳嗽可能再持續兩週。
▲感染麻疹的患者,常見症狀有「發燒、出疹、咳嗽、鼻炎及結膜炎」(圖/翻攝自台中市政府官網)
麻疹病例約30%會發生一種或多種併發症,包括腹瀉、繼發性感染、肺炎、腦炎等。腹瀉是最常見的併發症(約8%),年輕患者中常見中耳炎發生(約在5%至10%),而大多數死亡個案則是由呼吸道併發症或腦炎引起的。
麻疹併發症風險較高的群體,包括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的患者)、孕婦、維生素A缺乏或營養狀況不佳的個體。懷孕期間得麻疹與嚴重的孕產婦及胎兒併發症風險增加有關,可能造成嬰兒出生體重低、自發性流產、早產、胎兒宮內死亡,也和孕產婦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
麻疹疫苗MMR(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為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台灣新生兒常規施打時間為12個月時施打第一劑及5歲到入學前施打第二劑。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台灣現行公費MMR疫苗則提供育齡婦女(15-49歲)施打,若目前未懷孕者,可檢具近3個月內德國麻疹抗體檢驗陰性報告,施打1劑,以預防婦女懷孕期間受感染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且接種疫苗後4週內應避免懷孕。婦女於懷孕期間,如經檢測未具德國麻疹抗體,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並於產後儘速持德國麻疹抗體陰性證明,就近至各衛生所(台北市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12區附設門診部)或合約院所接種1劑MMR疫苗,以保障母親己身及幼兒健康。
MMR疫苗的禁忌症包括曾經施打後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對疫苗成份過敏(如明膠、Neomycin),妊娠和免疫不全者。
另,有罹患麻疹風險的人,包括年齡太小而無法接種疫苗的兒童、沒有接受過接種疫苗的兒童、未接種過第二劑麻疹疫苗的兒童,以及疫苗未能引發保護性免疫接種的兒童反應(非常小的免疫接種者),須注意前往麻疹流行地區或與來自這些國家的病人接觸會增加接觸麻疹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當疫苗接種率>95%時,將可透過群體免疫力保護未達接種年齡之嬰兒,與醫療資源有限之族群。
疾管署也提醒,民眾出入醫院或人潮密集公共場所等,應戴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此外,應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疫苗的幼兒至麻疹流行地區;如需攜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可於出發前帶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一般民眾(特別是1981年後出生的成人)如計劃前往流行地區,出國前2至4週可先就醫諮詢評估是否需自費接種MMR疫苗。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