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子揚、顧元松/台北報導
台北市萬華商圈附近,短短3個街道就有好幾個夜市,加上特有的茶室和文化底蘊,每年都吸引了龐大人潮前來,以前有頭北厝和芳明管等幫派插旗各地,現在則是自治會接手,以收清潔費和交通管理費的名義,維護地下秩序。
▲民眾在萬華商圈鬧事,遭警方勸離。(圖/翻攝自爆料公社)
中年女子深夜在小巷內,逢人就湊上前去當街攬客。
拉客業者(2019.05.11):「找辣妹嗎?看一下沒關係,年輕漂亮。」
或是2名男子不顧10幾名的警方勸離,在夜市上演全武行。
互毆民眾(2015.12.01):「你是怎樣」、「沒怎樣啦,你先問他是怎樣!」
這場景就在台北人熟悉的萬華夜市,因為鄰近龍山寺,加上特殊的茶室文化,一直以來吸引眾多觀光客前來,不過人潮帶動錢潮,早期幫派更曾介入分一杯羹。
▲艋舺夜市商圈理事長李昭成。
艋舺夜市商圈理事長李昭成:「他在維持秩序,那在交通上的安全,他收這些費用(清潔)是一個方法。」
理事長口中的清潔費,就是擺攤之外多收的費用,以設備齊全的華西街夜市,攤販一個月要多繳2000元;廣州街夜市或艋舺夜市則是500到1000不等。名目上是清潔費或是交通管理費,實際上,也用來維持夜市的地下秩序。
▲萬華夜市規費。
艋舺夜市攤販:「萬華這邊是一個很有秩序、很安全的地方,有自治會才有管理費啊,有人管理、有人清潔,夜市不再是一個髒亂的地方。」
萬華商圈夜市林立,當地派系也曾各據山頭,像是廣州街以南的艋舺夜市和廣州夜市,就是頭北厝幫地盤;廣州街到桂林路的華西街夜市,則是華西街幫自成一格;再往上走則是芳明館勢力範圍。
▲萬華夜市舊勢力。
但隨著夜市自治會的成立,幫派間的舊勢力已經逐漸淡化。
台北市議員徐立信:「每一家店裡面,他要使用的毛巾、瓜子啦,甚至茶葉都有指定的廠商,以前人家講說所謂的保護費,後來就沒有了,沒有了之後就轉型。」
萬華夜市已經改朝換代,警方嚴密監控,加上自治會自主管理,要全力拋開商圈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