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睡了!「午睡」不足一個循環沒用 神經科學家破解迷思

記者袁康介/台北報導

不少學生、上班族白天經常容易疲勞,總是期待中午休息時間能夠補眠一下,過去也有許多專家提出午睡的許多好處。不過你是否經常感到午睡結束仍然「睏沒罷」,甚至越睡越累?國內知名的神經科學家以人類大腦的運作方式,提出顛覆過去迷思的答案。

睡眠,失眠

▲國內許多民眾有午睡的習慣。(示意圖/資料照)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教系系主任詹元碩教授是國內少數旅德返台的運動醫學專家,其研究領域聚焦在認知與神經心理學、預防及復健醫學等。詹元碩教授表示,睡眠具有「週期性」,由慢波睡眠與快速眼動(REM-sleep)組成,一個循環約90-110分鐘,整個晚上4-5個循環才充足。

圖/記者袁康介攝影

▲旅德的詹元碩博士師承國際知名運動醫學大師Wildor Hollmann。(圖/記者袁康介攝影)

詹元碩教授解釋:「大部份成人的午睡不可能超過1小時,還不足一個循環,因此起床仍然會有睡不夠的感覺。」不過詹元碩教授補充:「若在極為疲憊的狀態下,3-5分鐘短暫的打盹確實有幫助。」

與成年人的情況相反,許多兒童的午睡時間反而恐過長,詹元碩教授特別提醒,若幼兒園的午睡時間超過1小時,可能會影響睡眠節律,進而影響小朋友晚上的睡眠狀況。詹元碩教授特別以德國的例子來比較國內學童的午睡習慣:「德國的小朋友在學校並沒有午睡,但是德國的家庭教育強調晚上9點以前就讓孩子上床睡覺,養成充足的睡眠習慣,白天則進行大量的身體活動。」

圖/記者袁康介攝影

▲詹元碩教授以睡眠週期的角度提出建議,也提供目前學校制度設計新的方向。(圖/記者袁康介攝影)

至於過去曾有報導指出「午睡可以增加記憶力」,詹元碩教授以運動醫學的角度分析:「大量記憶後,小睡片刻的確可以幫助記憶,不過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午睡的習慣能夠提升整體記憶能力。」詹元碩教授引用近代的研究:「整體增加記憶能力,靠有氧性的運動是最好的方式,包括慢跑、游泳、腳踏車等,能夠使海馬迴的體積增加,老年者也能夠透過健走的方式改善記憶力。」

詹元碩教授表示,散步、健走這類動態性的休息方式能夠調節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遞物質,對於情緒穩定、紓壓、頭腦思緒清晰有正面的幫助。由此可見,與其貪圖片刻午睡,最好的方式仍然是晚間充足的睡眠,並且搭配適當的身體活動。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