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金獅湖水位滅蚊 專家認為仍要多管齊下

高雄市決定提高金獅湖水位養魚吃孑孓防治登革熱,市府評估此舉可行,但也有怕缺水及噴藥污染魚苗的罩門,市議員黃捷批評此舉是反效果,蚊蟲專家則認為仍應多管齊下,衛福部疾管署建議高市府再諮詢專家。

▲高雄市決定提高金獅湖水位養魚吃孑孓防治登革熱,市府評估此舉可行。(圖/中央社)

金獅湖位於高雄市三民區鼎金里,是高雄愛河上游的一座湖泊,水域面積約11.6公頃,雨季時有調節水位功能。高市今年累計本土登革熱個案23例,20例都住在金獅湖周邊4個里。

韓國瑜今天在登革熱防治工作協調會表示,將引進生物防治工法,由水利局把金獅湖水位拉高1至1.5公尺,養魚吃病媒蚊孑孓。

高市府水利局專門委員許峻源指出,金獅湖是水利局引進農田水利會的灌溉圳道,供位在仁武地區的愛河上游地區至金獅湖沿線農田的灌溉用水,金獅湖堤防高7.9公尺,下午已將最高水位由6.3公尺提高至7.75公尺,且將配合將施放孔雀魚等食蚊魚。

高市府衛生局副局長林盟喬指出,這招是防疫團隊昨天特別的發想,金獅湖是一個開放生態,湖裡的魚兒原本就會食用孑孓,不需特別去養食蚊魚,且金獅湖檢查病媒蚊從未曾查獲孑孓;提高水位增加水域面積會吸引蚊子來產卵,達到誘殺效果,這是常識。

林盟喬表示,防治登革熱只要有效,市府都會用,不會偏重那一個方法,目前化學噴藥及生態防治方法雙管其下。

前鎮區衛生所前所長陳惠珠民國91年擔任所長任內,適逢前鎮區登革熱大流行,當時她接受蚊蟲專家建議引進生態防治法,在轄內積水地下室及涵洞放養食蚊魚,防治效果不錯,她指出,當時防治人力不像現在這麼多,面對5000多例本土個案,推廣養食蚊魚幫忙吃孑孓,對防疫幫助很大。

她又說,根據當時蚊蟲專家實驗顯示,一隻孔雀魚或大肚魚的食量每天約可吃下40、50隻孑孓,且食用速度超快,但這些小魚超怕登革熱用藥劑中的除蟲菊精成分,只要小量進水族箱就會掛掉。

衛生局疾管處長潘炤穎指出,生物防治法防疫團隊已沿用10多年,並非新招,但提高金獅湖水位增加水域誘殺孑孓卻是創舉;雖然防疫團隊持續在金獅湖附近社區密集噴藥,但都會避開金獅湖水域,因此湖水不致受藥劑汙染。

許峻源則說,金獅湖出水口及溢流口設有可動閘門控制湖水水位,由於水域近1.2公頃,加上採漸進放流,由滿水位放流至呆水位防汛耗時約30小時至48小時,啟動放流機制要看氣象預報,水位提高不致影響防汛。

他說,金獅湖目前適逢豐水期且有灌溉用水可引,但如到了秋冬季農民休耕加上枯水期,屆時恐無水源可引,要維持高水位恐有困難。

金獅湖附近民眾對湖水水位提高防疫樂觀其成,認為,此舉兼具觀光及防疫作用,一舉兩得。

不過,曾就讀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研究所的時代力量議員黃捷認為,要消滅登革熱應以清除積水孳生源為要,增加金獅湖水域面積反提供蚊子蟲卵孵化溫床,無異對疫情放水。

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蚊子專家徐爾烈今天晚間接受記者電訪時表示,養魚防蚊的作法在國內外行之有年,尤其是有水的地方更是如此,例如美國一到冬天,很多小溪紛紛結冰,導致魚群死亡,造成蚊子大量孳生,美國的蚊蟲防治中心就會到處提鐵桶放魚吃孑孓。

徐爾烈說,台灣養魚防蚊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期,1911年為了對抗瘧疾,台灣首次從夏威夷引進大肚魚,養在田溝裡吃孑孓;小琉球也曾因自來水時有時無,家家戶戶都有儲水桶,導致病媒蚊大量孳生,釀成瘧疾疫情,當時也是靠大肚魚吃光孑孓。

徐爾烈說,一隻蚊子每次可產下100多顆卵,養魚防蚊經常以大肚魚為主。不過,過去研究顯示,一般大的水塘、水池都有會吃孑孓的動物,例如大肚魚、劍水蚤等,因此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更偏好在小的積水容器產卵。

徐爾烈強調,沒有什麼法寶可以一次解決孑孓問題,除了養魚、清除積水的瓶瓶罐罐以外,汙水下水道、水溝、地表坑洞、插旗桿的洞等都是可能被遺漏的養蚊重點,必須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滅蚊。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受訪時表示,根據目前調查,第二波登革熱疫情的隱藏性孳生源應在金獅湖市場裡,目前首要工作就是先找到孳生源,避免進一步傳染;至於養魚防蚊是否可行,則建議高雄市再諮詢相關專家。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