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狀元」好棒棒 但「探花」其實才是「高顏值學霸」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科舉是一種透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科舉制度自隋朝確立,直至清朝廢除,歷經長達1,300年。我們都聽過,科舉考試第一名者為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探花,但您知道嗎?寒窗苦讀可以成就狀元,但要當探花,除了才氣還得有點顏值,因此探花才是真正的「功課好、人又帥」。

▲宋代科舉考試。(圖/翻攝自網路)

自宋代起無論出身、貧富幾乎都可參加科舉,政府擴寬選拔人才的基礎,還讓中下階層的知識分子有機會透過考試爭取階層流動。古代士子「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狀元」就是科舉的最高榮譽,天下讀書人無不望眼欲穿,寒門之子更是期盼從此改變命運。然而,據說在古代考生心目中,相比狀元,很多年輕人其實更加渴望「探花」的名號!

▲科舉放榜時的情景。(圖/維基百科)

「探花」一詞在唐代科舉時代便已出現,當時中進士者參加園遊會慶祝,稱為「探花宴」,根據唐代李淖《秦中歲時記》:「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遊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意思是被選作探花的進士須先遊園,摘花迎接狀元郎,且不能讓別人先攀折園中花,否則會受罰。自北宋以降,進士須經過皇帝殿試,定立進士一甲三人:第一名狀元,第二、三名皆稱為榜眼,意為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則稱為探花。

▲廣東貢院的號舍,1873年。(圖/維基百科)

許多年輕考生想要成為探花,原因不難理解,一般人只要才華過人、博覽群書,想當狀元或榜眼不是夢,而能夠被授予探花頭銜的人,不僅要擁有過人的才華,還得有鶴立雞群的顏值。當一個人成為「探花」,代表他就是公認的「才貌雙絕」。「外貌協會」古今皆然,古代人跟你一樣也偏愛長相好看的,除了內在美,一張賞心悅目的臉蛋也較容易獲得皇帝的賞識,當官、升職機會也多。而身為探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容易被選為公主駙馬,「寄生上流」也是考生想成為探花的重要原因。

雖然在宋代之後,探花成了進士第三名的稱號,但由於受到前朝習慣影響,皇帝評定探花之時,一定程度上還是會根據士子的容貌來選擇,通常相貌不錯的進士才能夠成為探花。

#《寶島神很大》文昌帝君

【#直播中LIVE】|AEC|2024 亞洲電子競技公開賽|英雄聯盟 - 總決賽 Day2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