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今天公布第43屆金鼎獎得獎名單及特別貢獻獎得主,共有1229件作品報名,29件脫穎而出。特別貢獻獎由兒童文學創作及研究者幸佳慧獲得。
▲文化部12日公布第43屆金鼎獎得獎名單及特別貢獻獎得主,特別貢獻獎由兒童文學創作及研究者幸佳慧獲得。(幸佳慧提供)(圖/中央社)
金鼎獎得獎名單公布,文化部發布新聞稿指出,共計1229件作品報名,角逐包括雜誌類、圖書類、數位出版類及政府出版品類4大類組共20個獎項,29件脫穎而出,另有45件作品獲得優良出版品推薦。
特別貢獻獎經各類組評審團共同評選,由幸佳慧獲得。幸佳慧為英國新堡大學兒童文學博士,長期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推廣、研究與翻譯。評審團認為,她的作品沒有因為以兒童為對象而自我設限,敢於挑戰與碰觸台灣社會走向公平正義過程中的各種議題,讓每個看似困難的題目,都能找到一條與兒童溝通的渠道。
圖書類評審委員表示,文學圖書類參賽作品文類齊全,詩、小說、散文俱見。「余英時回憶錄」嚴謹治學精神貫穿全書,為文史哲不分家樹立新典範;洪明道「等路」巧妙運用台語、華語、日語準確描繪市井小民生活情狀,生動詼諧;鯨向海「每天都在膨脹」與張貴興「野豬渡河」皆為其個人創作生涯再創高峰之作。
非文學圖書類則出現許多原創性高的出版品。柯金源「我們的島:台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蒐集作者超過半生對台灣大地的心血專注;黃震南「藏書之家:我與我爸,有時還有我媽」逛書店、找舊書的各種「眉角」讀來生動有趣;高鵬翔「老師傅的排版桌:臺灣活字排版實作工具圖解紀錄」展現對傳統文化的珍重;陳淑華「灶邊煮語: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描繪說菜人身影,讓閩客料理相互對話。
評審團也表示,兒童及少年圖書類參賽作品中,臺灣本土出版品維持一貫的品質與水準。「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喚起了閱讀魂;「麒麟湯」以奇幻筆觸引領讀者認識湯屋文化與親情;「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兼具趣味與實用;「小師父大徒弟:尋找心的魔法」為讀者開出一條心的道路。
雜誌類評審委員表示,得獎作品多為長期經營、風格與品質穩定的刊物,包括兒童及少年類「幼獅少年」、學習類「人本教育札記」、財經時事類「今周刊」、生活類「鄉間小路」;人文藝術類的「Fountain新活水」及新雜誌「週刊編集」則均具開創性、豐富性、多元性、視覺性。
獲專題報導獎的「羅興亞系列報導」,獨立、深入完成難度高採寫,提供少見的視野。專欄寫作獎「我討厭過的大人們」,文采、學養俱佳,主題設計及書寫手法,吸引讀者期待下次的閱讀。
數位出版類委員表示,參獎作品更積極地回應數位浪潮,利用多元的媒材進行敘事,讓人看到更多數位內容的可能性。
評審委員指出,商業周刊的「荒謬議會現形記」有效運用數位敘事的特性,在有限篇幅中整合內容、圖表、插畫與簡易的互動,創造出極高討論聲量。「台灣蛙類圖鑑APP數位服務」運用互動查詢、聲音與地理資訊等功能,讓行動裝置充分發揮百科圖鑑的特性。「觀‧臺灣」每期皆貼合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定位並活用館藏,整合古地圖、檔案、歷史照片及文物等史料。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參賽作品內容精實,得獎作品主題包含對人文教育的關懷省思、對各種文化、社會環境的深刻探究,突顯台灣出版在自由度、多元性、深度及廣度的全方位發展,以及對本土文化多面向刻劃。
頒獎典禮訂於9月12日在台北文創大樓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