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綜合報導
肯亞執行了最嚴格的禁塑政策,高罰金,甚至不惜動用警察權的執行力,首都奈洛比市區中央市場攤商,還因為持續使用塑膠袋,20、30人集體被帶走、入監,顯示肯亞政府決心要徹底杜絕小塑膠袋的決心。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管是被衝擊的回收業者或是一般攤商,他們都正想辦法應對沒有塑膠袋的影響,這個國家也正歷經全面禁塑政策的磨合。
▲非洲禿鸛群聚在城市垃圾山找食物。
在空中盤旋、在高處盤踞著,非洲禿鸛,高約150公分的巨鳥,過去在草原專吃動物的腐肉,現在群聚在城市垃圾山找食物,有那麼一群人和牠們一樣在垃圾堆中求生。
▲禁塑政策後,Dandora垃圾掩埋場附近有3000個家庭受影響。
記者汪倩如:「在肯亞這種回收小塑膠袋再製的產業相當發達,每年可以創造200萬美金,相當於台幣6000萬的收益,現在這整個產業被連根拔起受衝擊的是第一線的回收人員。我們的所在地是Dandora垃圾掩埋場,整個肯亞首都奈洛比的垃圾都是往這裡集中,在禁塑政策後,這裡有3000個家庭受影響。」
▲21歲的Albin是Dandora掩埋場的回收業者。
Dandora掩埋場回收業者Albin:「以前我們都是收集塑膠袋拿去賣給回收公司,一公斤賣2塊肯亞幣(台幣0.6元),換到的錢去買食物。(假如你賣掉這些,你可以拿到多少錢?)這些300先令(台幣90元)。」
21歲的Albin靠回收垃圾生活,他從小就在這裡長大。
Dandora掩埋場回收業者Albin:「我在這間學校上學,(你在那間上學?)所以我以前常偷溜過來 我都在周末的時候來賺一些零用錢,我媽媽不給我零用錢。」
塑膠袋項目佔整體回收業收益的3成,如今這一堆變成真正的「廢物」了,面對衝擊下有對策。
▲當地有一群人靠著回收垃圾生活。
Dandora掩埋場回收業者:「政府禁止塑膠袋了,我們還是很多人要靠塑膠袋維生,包括工廠的人,之前曾經也有推行過法律,但沒有全面禁止,所以我們收集了很多小塑膠袋,還能依靠這些維生,現在我們還在等待政府政策改變,也想辦法找生路。這是塑膠袋,像這樣的,或是像這樣的塑膠袋。(這是把塑膠袋燒了?)對,把塑膠袋燒了變塑膠塊,可以用來煮飯、煮飼料給動物吃。」
▲作為燃料的塑膠塊。
記者汪倩如:「這整塊都是從塑膠燒了以後黏在一起的一個物質。」
他們把塑膠袋燃燒成塑膠塊,再廉價賣出當燃料,只是塑膠燃燒時會產生戴奧辛,釋出多種重金屬、有毒物質,汙染一樣轉嫁在環境中,全面零塑影響也在民間發酵。
肯亞肉攤老闆娘:「警察一來就把我帶走了,不只是我,市場很多人都一樣,全帶走了。(什麼時候發生的?)上個月。」
曾因使用塑膠袋被逮捕,肉攤老闆換了替代材質包肉,這片包膜成本較高不打緊,還有隱憂。
▲肉攤用的替代薄膜是PET材質。
肯亞肉攤老闆娘:「我們把肉放在這個包裝裡面,但是我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材質。」
肯亞民間嚮導Edwin Ambani:「這種包裝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材質,也許這種材質對人體不好,比塑膠還不好。」
類似糖果外包裝的薄膜是PET材質,其實也是塑膠的一種,多用來製造寶特瓶,不在這波禁塑的項目中。
但塑膠袋禁了,替代方案是另一種塑膠,外頭一層銀粉還會掉色,直接接觸食物安全嗎?是民間的疑問。
肯亞肉攤老闆娘:「現在我們需要幫助,像是包裝、像是攜帶,這樣才會真正的健康。」
▲肯亞環境部管理督導署長Salome Machua。
肯亞環境部管理督導署長Salome Machua:「我們有面臨到很多抵抗,當這個法令影響到你時,當上路半年後,環境部長堅持推行,他給了半年的時間讓民眾去轉換,去找塑膠的替代物,而自從2005年開始我們就已經不斷宣導,鼓勵製造商轉型,很足夠的輔導,所以法院也不會站在他們那邊。」
肯亞正經歷零塑生活的磨合期,政府還進一步研擬未來連寶特瓶都要禁,政策走在世界最前面,不讓垃圾毀城。(李依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