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曾經買過日本手帳或日曆的人都會發現,在上面會標註月份的「別稱」,看起來都很優雅且詩意。例如三月彌生、八月葉月、十月神無月、十一月霜月……等,那這些唯美的別稱都是哪裡來的呢?
其實這些別稱,就很像農曆的概念,日本在七世紀左右深受中國唐代的文化影響,曾經在國內推行中國農曆,後來才開始採用日本本土自行編寫的傳統陰曆。
其中十月「神無月」的讀音藏有細節,「無」並不是「沒有」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漢語「的」之意,也就是說「神無月」並不是沒有神仙,反而是指神仙之月,在這個月應該要拜神。
▲注連繩是出雲大社神樂殿的象徵。(圖/作者提供)
最特別的是在十二個月當中,只有十月有地區上的差別,關於神無月的稱呼在日本有很多種說法,而且僅僅在島根縣的出雲市將十月稱為「神在月」,當地傳說是因為在十月時,全日本的神明都會離開自己的居住地,來到出雲會見萬神之母,因此在出雲以外的地方神明不在家,所以稱為神無月,而眾神雲集的出雲就稱之為神在月。
其實到出雲大社開會的並不是所有的神仙,而是只有所謂的「國津神」要去,「天津神」是不用去的,簡單來說國津神就是地上的神仙,天津神就是天上的神仙。
日本神無月這樣的概念跟我們台灣傳統接神、送神的習俗很像,每年農曆十二月底我們焚香送神,讓眾神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告凡間的種種,跟日本神無月的眾神到出雲大社開會的用意是一樣的,而日本出雲地區舉行的神有祭,就跟我們大年初四的接神有異曲同工之妙。(戴巧伃報導)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30三立台灣台29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