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快學起來!加加減減這4招 趕走便秘、口臭、防痔瘡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一名林小姐有便秘、放臭屁的困擾,有時喝優酪乳才容易解便,近期感到腹部悶脹竟然排出硬便伴鮮血,原以為是生理期,沒想到並不是,因為從這日開始,往後排便都伴有鮮血,她開始疑懷自己有痔瘡。

加上最近舌頭紅腫、長口瘡,同事還提醒她留意口中有點異味,於是林小姐前往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科求診,希望透過中醫改善體質與解決便秘、口臭等困擾。 

-婦女病-肚子痛-肚痛-便秘-上廁所-月經-經痛-

▲圖/資料照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表示,中醫認為便血多屬胃中積熱或濕熱蘊結,一般因過食辛辣食物,導致熱積於胃,積熱上擾,便會使口腔有口苦或口臭,若積熱向下則會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嚴重者損傷腸胃的血管,血液隨大便而出而為便血,或是過度食用高熱量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導致消化功能失常,濕熱結於腸道,而導致便血。

常見症狀有:便血鮮紅、大便黏膩或解便不淨、腹部悶脹、口乾苦、自覺身體濕熱沉重、舌苔黃厚膩等,在治療上以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以及利化濕濁為原則。 

痔瘡好發於中年男性,以45歲至65歲比例最高,目前認為是肛門周圍的結締組織、小血管以及平滑肌等纖維因為排便不易,解便時不斷反覆摩擦,牽扯周圍的襯墊所造成,常見的症狀有大便時間變長且較不易解出、解便時伴有鮮紅色的點滴狀出血、肛門口搔癢疼痛、肛門口自覺或有異物下墜感。

另如體重過重、平時沒有運動習慣、長時間久站久坐、懷孕婦女也是痔瘡的好發族群。賴博政醫師以林小姐為例,指出林小姐長年喜食油炸辛辣物、長期便秘、平時也沒有運動習慣,此類族群幾乎都有痔瘡困擾,但只要透過一些方式即可改善,若太不舒服再選擇就醫。不過如果解便看到的血是暗紅色,並且排便習慣有改變、體重急遽下降,則建議儘速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由醫師評估是否需做切片檢查來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一般來說並不需要因為一兩次的血便而擔心罹患大腸癌。 

賴博政醫師還提供「加加減減4招」,能趕走長期便秘、口臭,還能預防痔瘡:

1、「增加」膳食纖維與飲水量 

蘋果、芭樂、水梨、柳丁、橘子、香吉士。空心菜、地瓜葉、菠菜、韭菜、青椒、花椰菜、芹菜、筊白筍、芥蘭…等,多食用含有較多膳食纖維的蔬果,及補充適當的飲水量,能幫助通便潤腸,並進而改善口臭。

2、「增加」運動機會 增加適量的運動量,尤其是活動下肢,增加骨盆腔血液循環。若是因工作而長時間久站或久坐者,可每半小時伸展一次,透過控制體重也可以降低痔瘡發生。

3、「減少」忍便的習慣 有便意時強忍會造成便秘更嚴重,因為忍便而便秘的主要原因,就是糞便中的水分持續被大腸吸收,導致糞便變的乾硬,因此當下次便意來時,解便就更加困難。在肚臍周圍順時針按摩可幫助排便,也可用清水沖洗和溫水坐浴的方式增加血液循環並避免因痔瘡產生的疼痛。若能慢慢養成每天固定排便的習慣會更好。

4、「減少」油炸辛辣飲食 減少食用或盡量不食用含有辣椒、胡椒鹽、蔥、洋蔥、薑、米酒、大蒜調味的食物,及燒烤煙燻炸物、麻辣鍋、咖啡、酒…等,而改以汆燙、水煮食物取代,能改善腸胃積熱、排便便秘的困難。近期天氣轉秋變涼,許多民眾已開始食用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等藥膳,建議依個人身體狀況適量溫補食即可,補過頭可能會太上火導致鼻血、牙腫、便秘、痔瘡爆發等情況。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財劃法》修法爭議、公投加嚴等事項 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