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皇即位祭神祈福 「大嘗祭」定位、花費曾引爭議

日皇德仁今(14)日將舉行一任天皇僅有一次的「大嘗祭」,由於儀式帶有濃厚宗教色彩,過去曾遭質疑是否有違日本戰後憲法政教分離原則;而在費用支應方面,至今尚有公私費爭議。

▲日皇德仁舉行「大嘗祭」,費用支應方面爭議不斷。(圖/翻攝自AP影音)

● 何謂大嘗祭?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每年11月都會舉行祈求國家與國民安寧及五穀豐收的宮中祭祀「新嘗祭」,而日皇即位後首度進行的新嘗祭就稱為「大嘗祭」,是每一任天皇伴隨繼承皇位僅有一次的重要儀式。

大嘗祭包括「大嘗宮之儀」及「大饗之儀」等連串儀式及相關活動。

今日到明日將舉行大嘗宮之儀,16日和18日則舉行大饗之儀;接著還將參拜祭祀天照大神的三重縣伊勢神宮;12月4日在宮中三殿參拜等活動結束後,伴隨日皇即位的連串儀式就將全數告終。

日本很早以前並無特別區分新嘗祭與大嘗祭,但從7世紀後半的天武天皇開始區分,之後歷代天皇即位後舉行大嘗祭遂成日本皇室傳統。

不過,日本也發生過未舉行大嘗祭的情況。例如室町時代(約公元1336年到1573年)後期,日本連年戰亂無力負擔祭典費用等,讓這項傳統中斷逾200年。到了江戶時代(公元1603年到1868年)中期,在幕府同意下再度舉行大嘗祭。

進入明治時代(公元1868年到1912年),由規定皇室樣貌及儀式等的舊皇室典範等所制訂的大嘗祭,被定位跟即位禮具同等重要地位。

到了二次大戰後日本實施新憲法,皇室制度被改為現存樣貌。

日本上次舉行大嘗祭是平成2年的1990年,基於戰後憲法明定政教分離原則,大嘗祭被視為「皇室活動」而非「國事行為」,這次大嘗祭也是基於這樣的考量舉行。

● 大嘗祭定位與公私費爭議

日本1990年舉行的大嘗祭,是基於戰後新憲法首度舉行,當年引發是否合乎政教分離原則的各方議論,甚至有民眾提起訴訟。

部分學者與市民團體認為大嘗祭是基於神道的宗教儀式,政府參與有助長信仰可能,明顯有違憲法政教分離規定。

由於大嘗祭並非國事行為,應該被視為皇室私人儀式,費用應由日皇生活費的「內廷費」支付。

日本政府當年也透過聽取學者意見等方式,檢討大嘗祭的定位與預算措施,得出「無法否定具宗教儀式特性,作為國事行為舉行顯有困難」的見解。

不過,日本政府認為大嘗祭是每一代天皇一生僅有一次的重要傳統皇位繼承儀式,站在國家立場也抱持深切關心,認為費用由皇室公預算的「宮廷費」支應實屬妥當。

但反對大嘗祭的學者與律師當年集會抗議,也有許多日本民眾認為地方知事到大嘗祭觀禮有違憲之虞,提出多起訴訟,結果都是民眾敗訴,法院認為地方知事並無違憲。

德仁弟弟、日本皇室秋篠宮文仁親王去年11月曾在記者會上說,大嘗祭宗教色彩濃厚,用國家經費是否適當等,顯示他對大嘗祭經費支應看法與日本政府有異。

● 因應社會情勢縮減規模

這次的大嘗祭雖然是承襲1990年,但也基於社會情勢變化而減少經費支出。

例如上一次大嘗宮之儀邀近千名賓客到場,這一次減少到近700人;為大嘗祭搭建的「大嘗宮」規模也縮小;主建物「悠紀殿」與「主基殿」的屋頂材質也變更,減少花費;過去大嘗宮在儀式後就會解體,建材大半都會丟棄或燒掉,但這次盡可能朝再次利用方向來做。

這次大饗之儀因為參加人數減少,次數也從上次的3次減到2次。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上次大嘗祭共花費22億5000萬日圓,這次雖然縮減規模等花費,但總額仍高達27億1900萬日圓(約新台幣7億6400萬元),比上次增加約2成。

文仁去年認為,如果用合乎身分的儀式,或許是皇室活動本來樣貌,此言表達出大嘗祭應該更加簡樸的看法。

● 大嘗宮之儀

今日晚間的大嘗宮之儀是大嘗祭主要儀式,於設置在皇居東御苑的大嘗宮內舉行。

這項儀式從日本時間晚間6時30分起舉行「悠紀殿供饌之儀」;明日凌晨零時30分起進行「主基殿供饌之儀」。

德仁將穿著被稱為「御祭服」的最高規格白色裝扮出席儀式,在將新收割稻米等獻給天照大神及眾神後行禮,並宣讀用日本古話記載的「御告文」。

德仁也會食用這些供奉給神明的稻米等食物,被稱為「直會」(與神明共食),祈求國家與國民安寧及五穀豐收。

德仁在悠紀殿與主基殿的儀式被宮內廳視為秘密,從未對外說明,讓外界難窺儀式詳細內容。

皇后雅子會穿著純白的「十二單」傳統服飾,在德仁之後與女性皇族成員一同進入走廊,然後進入分別設置在悠紀殿及主基殿旁的「帳殿」,向悠紀殿及主基殿行禮後退出。

● 大饗之儀

大嘗祭另一個主要儀式是大饗之儀,由日皇邀請出席大嘗宮之儀觀禮人士舉辦的宴會,將於16日及18日分兩次在皇居宮殿舉行,德仁會與雅子共同出席。

與會人士除了皇族成員外,還包括日本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權首長,加上地方政府代表與社會各界功績卓著者,總數大約500人。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