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官場自古有云「伴君如伴虎」,一旦得罪皇帝,項上人頭就會不保。在明朝就有一位知州盧熊,就只因為一字之差,就遭到明朝天子朱元璋給處死。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太祖高皇帝御容。(圖/翻攝維基百科)
兗州是古九州之一,相傳大禹治水定九州,兗州占其一。這個兗字在漢語辭典上的註解是山東省一地名,兗只做地名使用。可很多人經常把「兗州」寫作「袞州」,在當今是小事,在古代可就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了。
明朝洪武年間,有個叫盧熊的讀書人,為人耿直任性,十年寒窗金榜題名,被吏部推薦到朝廷做官。朱元璋選賢任能委任他到山東兗州當知州,當盧熊接到命令後,便興高采烈走馬上任,到兗州後便啟用官印,發布文告。
不料,當盧熊把皇帝授給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眼了,原來,朱元璋筆下的詔書是授盧熊為山東兗州知州,但這「兗州」被朱皇帝寫成「袞州」了。其實盧熊若將錯就錯,仍繼續當他的「袞州」知事就沒事了,但耿直的盧熊卻向朱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要求皇上立刻改字,重新刻一枚官印。
▲明太祖袞龍袍像。(圖/翻攝維基百科)
朱元璋出身寒門,沒上過學,能批閱奏章已是自學成才的榜樣,而經盧熊這麼一指正,讓他惱羞成怒,奏章還沒看完,就被朱元璋撕了個粉碎,大罵道:「盧熊好大膽,竟然給朕咬文嚼字,朕還不知道山東有個兗州,朕授他袞州知州就是兗州知州,這兗和袞就是同一個字,就是因為文人多事寫法不同,這盧熊竟敢將它念成『滾』州,這不是要朕滾蛋嗎?混帳東西,刑部尚書聽旨,將盧熊斬首。」可憐盧熊就為了一個字,糊里糊塗丟了命。
不過,也有人考據說這種野史應該不可能,因為它不符合明代官制。按照明代的公文處理體例,即使朱元璋寫錯了字,在朝廷公文下發前會被早已糾正。實際上,官員的職務任命,「票擬」出自內閣,而不是出自皇帝之手。真實的朱元璋,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是蠻夫、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