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緝令」效率超高 靠這「13字」神準抓犯人!

記者陳穎亭/綜合報導

現代警察通緝犯人時,都會發布「通緝令」公布嫌犯照片、特徵等,請民眾幫忙留意,在「古代」要抓犯人也是如此,只是有點不同的是,僅用墨水畫下犯人的外貌特徵,有時候較為抽象及難辨認,有看古裝劇的人應該對這幕不陌生「犯人稍微喬裝站在自己的通緝令前,但圍觀的百姓卻認不出來」,不過官員只要在通緝令上面寫上這「13字」,就能百試百靈驗,再會逃的嫌犯,最後都會乖乖「被」送上門。

 古代,通緝令,犯人,照片,懸賞

▲官吏在通緝令上巧妙的寫上了「13字」,才讓抓犯人這件事便得超級順利。(圖/翻攝自kknews)

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代,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官吏抓犯人僅以一張畫像通緝令,公告在各個村落裡,不管犯人是逃到天涯海角,幾乎都不太有逃脫的機會,且古代還有個「知情不報」罪,如果看到可疑人事,卻沒有向官府報告,甚至藏匿犯人,都有可能會無故被抄家滅族。春秋戰國時期,伍子胥就是被楚平王製作了畫像,貼在楚國各地,逼得伍子胥無處可逃,不得已才逃到別的國家,保住一條命。

古代,通緝令,犯人,照片,懸賞

▲官吏在通緝令上巧妙的寫上了「13字」,才讓抓犯人這件事便得超級順利。(圖/翻攝自kknews)

古代,通緝令,犯人,照片,懸賞

▲伍子胥被楚平王製作了畫像,不得已才逃到別的國家,保住一條命。(圖/翻攝自kknews)

官吏在通緝令上巧妙的寫上了13字,讓抓犯人這件事超級順利,這13字原來是「詔天下有能告殺人者,賞錢X萬」,這個賞錢的方法,在春秋戰國就開始實行,到了宋元明清變成普遍官吏找犯人的模式,甚至在明朝,還可能因抓到犯人而得到小官位,蔭庇子孫,難怪平民老百姓都會樂於參與「通緝令」,古代抓犯人之所以效率這麼高,也是有原因的。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