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從山胞變原住民 史前館辦原民正名25週年展

沿用40年的山胞,如何正名原住民。台東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今天開始展出原住民正名25週年特展,感受爭取族群平等與正名的艱辛,讓外界了解正名的過程。

山胞,正名運動,原住民,史前館25週年展(圖/中央社)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左2)應邀出席開幕活動。(圖/中央社)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辦的「還原正名–台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主題特展」今日於史前館館史室開展,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史前館長王長華、及原運人士參加。

史前館表示,在原住民正名過程中,台東縣籍原住民在1984年「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組織中即擔任重要角色,如民歌之父胡德夫為創會會長,莫那能為「促進委員會」召集委員。

史前館表示,從17世紀以來,台灣島上外來政權更迭,原住民被視為非我族類的「他者」,歷經400餘年,在殖民統治與同化政策之下,不僅冠以污名化的名稱,族群的生存權乃至自我認同也受到嚴重侵蝕。

直到1980年代,隨著台灣本土意識的崛起,原住民開始以第一人稱向主流社會提出控訴,更透過組織性的街頭運動與議題訴求,讓民眾正視族群的處境。這些行動,不僅逐步爭取到原住民族應有的權利,更奠定了台灣社會民主發展的重要基礎。

史前館表示,從1984年開始推動的原住民正名運動,歷經長達10年的努力,終於在1994年8月1日,在爭取各界的支持下,將沿用40餘年的「山胞」之名正式正名為「原住民」。

正名的意義,不只是去除了長期以來帶有歧視的稱呼,更突顯出原住民族是台灣「原來的主人」的地位。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行政院在2016年核定8月1日「原住民族日」的由來與意義。

史前館表示,這個特展以「還原正名」為主題,期盼透過原住民族的觀點,「還原」台灣原住民族「正名」的歷史,並帶領民眾走過原住民族漫長失聲的道路,進入族群覺醒的過程,感受爭取族群平等與正名入憲的迂迴艱辛,從而真切理解「正名」對於原住民族而言,如何有著不凡的意義。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法院邀請考試院正副院長、委員進行詢答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