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主持「成功橋拓寬工程工程竣工暨感恩茶會」 東區門戶計畫的關鍵在於先解決當地交通問題(圖/資料照)
文/林湘慈/MyGonews買購房地產新聞
台北市長柯文哲2019年12月6日出席「成功橋拓寬工程工程竣工暨感恩茶會」,他強調,以南港車站為中心的東區門戶畫是他第二個任期的重點,關鍵是要先解決當地的交通問題,所以這項工程是東區門戶計畫的先期工程,他非常高興能順利完工,也深深感謝所有議員和當地里長的支持和協助。
柯文哲指出,成功橋是銜接內湖、南港區聯外重要橋梁,拓寬前是雙向各2車道,但兩端銜接的平面道路是雙向各3車道,形成交通瓶頸路段,當時要進行東區門戶計畫的時候,就決定要先解決當地的交通問題,因此2年前進行成功橋的拓寬工程,如今完工後,變成6個車道,讓路面和橋面可以銜接,解決此處的交通瓶頸問題。
柯文哲表示,在他的第一個任期,主要是以北門為中心的西區門戶計畫,目前第一期大概差不多完成,第二期的主要計畫大概都已確定,會在未來時間陸續完成雙子星、E1E2,鐵路警察局2019年底會搬到南港,預訂2020年3月改成公園,所以西區門戶計畫基本上僅剩一些零星工程,會逐一完成。
柯文哲強調,他的第二個任期就是以南港車站為中心的東區門戶計畫,包括今天竣工的成功橋,還有等一下要去看的南港公園更新工程完工;此外,2020年4月左右,以前的忠孝營區BOT出去的南港生技中心大樓會開工;要貫通到中研院的隧道將由新工處代辦,會把工程執行完畢;國家生技園區2019年4月已經完工,廠商陸續進駐中;國家會展中心2期也已經完工。
柯文哲指出,北市府後來也決定把南港地區重大的私人開發案,包括AR1、BR1、BRJ、台肥、中信等,全部由北市府建立對口單位,協助解決相關問題,來加速整個南港地區的發展。
柯文哲也提到,目前正在思考是否把汐止併入南港生活圈裡面,所以最近在跟交通部探討整個基隆河谷的整合計劃,用最快的方法可以讓汐止併入以南港車站為中心的交通網裡,所以他估計在未來的3年,整個以南港車站為中心的東區門戶計畫,會是台北市政府的重點。
柯文哲最後強調,東區門戶計畫這個重大的開發案中,關鍵是先解決交通問題,所以,成功橋的拓寬算是先期工程,今天能夠完工,除了感謝議員對預算的支持,也要感謝在地的里長幫忙協調,他非常高興這個工程能夠順利完工,讓整個東區門戶計畫能繼續推進。
隨後,柯文哲至南港視察「南港公園更新工程」。柯文哲表示,南港公園是1987年就闢建,一開始只有兩個大池塘合稱「後山埤」,早期用來當作民生、農業灌溉用水以及水位調節。事實上,市府在規劃東區門戶計畫,當時想說,不完全是硬體的建設,還有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生態環境。
柯文哲說,在東區門戶計畫裡面,除了有主計畫,還有非常多的子計畫。當時就把南港公園、玉成公園更新、甚至四分溪的整建都放在裡面,希望不只是帶進生技產業、北部流行音樂中心,更重要的是整個生態環境的改善,所以在這個理念之下,其實最終目的還是這樣:第一、公共運輸系統要建立,綠地環境要有,希望北市府在規劃時,希望它是一個宜居永續的城市,宜居就是住起來快樂;永續就是要想,我們要考慮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台灣給下一代,所以在設計上面,都會想到未來5、60年的概念。
柯文哲談到,當時在討論保留南港瓶蓋工廠時,也是這樣去規劃,因為從空中看下來,發現那一塊還是保留綠綠的比較對,全部開發變成大樓,還是不太對,所以東區門戶計畫就是在這整個概念之下。
他進一步說,南港公園從2016年開始整建規劃,北市府現在都是採長期規劃,分段實施,所以這個公園從2016年蓋到現在,它是一個通用設計的公園,就是要給不同人在同一個地方,都可以找到最適合的位置。所以包括路面的改善、PU跑道更新、外環人行空間及水岸步道規劃等等。
他接著談到,南港公園在整體營造上,也融入海綿城市的新概念,過去因為颱風的關係,一般就認為堤防要高,才能把水擋在外面。但是現在會想,地面應該要變成透水鋪面,底下要有水撲滿、滯洪池,水下下來,可以暫時被存留在底下,而不是做排洪道、抽水機或做堤防把水擋在外面,這也是面對極端氣候的新概念。面對極端氣候,並不是讓這個地方不淹水,而是要讓這個地方不怕淹水,這種新概念就叫做韌性城市。所以整個南港公園的設計,就是走這樣的概念。
柯文哲表示,南港公園儘量用最多的透水鋪面,水撲滿、滯洪池等等,就算將來遇到強降雨,這個地方是可以儲水的。事實上,透過儲水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北市的熱島效應。夏天的時候,台北市的市中心比周圍的半山腰大概高了4.5度,因為水泥塊只要被太陽一照就會很熱,所以綠地要多,水下下來的時候,可以存在地底下,太陽出來的時候可以被蒸發上來,這樣才可以減少熱島效應。
【本文獲得 「MyGonews」授權刊登】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