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外來勢力利用社群平台傳播誤導訊息引發爭議,美國總統川普團隊去年花2000萬美元撒臉書廣告、還曾推播假訊息影片,沒有包袱的數位策略因此受到高度關注。
▲政治人物、外來勢力利用社群平台傳播誤導訊息引發爭議,美國總統川普團隊去年花2000萬美元撒臉書廣告、還曾推播假訊息影片,沒有包袱的數位策略因此受到高度關注。(圖/翻攝自facebook.com/WhiteHouse)
去年10月川普團隊推播一支30秒的錯誤影片廣告,口述者指稱美國前副總統、民主黨參選人之一「拜登(Joe Biden)對烏克蘭施壓,要求撤換總檢察長,以幫助拜登兒子杭特.拜登(Hunter Biden)」。
政治真相網站(Politifact)後來查核指出,烏克蘭總檢察長以其職務保護腐敗的烏克蘭官員而下台;民主黨因川普要求烏克蘭方面調查拜登,而決定對川普展開彈劾。
「信使報」(The Mercury News)今天報導,根據專家指出,川普團隊使用臉書平台奏效的原因,在於競選團隊願意嘗試,廣泛測試不同的廣告訊息,看哪一個訊息在哪一個平台得到最好的回應,接著不斷地重複推播。
協助民主黨參選人做數位選戰的科技選戰公司(Tech for Campaigns)共同創辦人阿特爾(Jessica Alter)表示,「川普的團隊沒有包袱」,川普數位選戰的思維很不一樣,建議對手要掌握這種心態,如果用「我們以前都是這樣做的,你可能會被拒絕在許多新的可能性與學習之外」。
谷歌(Google)去年11月改變策略後,較難對指定受眾下廣告;而推特(Twitter)又全面禁止政治廣告;於是臉書(Facebook)成為社群媒體中允許政治廣告活躍的場域。
臉書堅持不做事實查核的立場,受到很大的批評與爭議,相關似是而非的訊息,民眾稍有不察很容易誤信。
角逐2020美國總統大選的參選人幾乎都痛斥過臉書的政治廣告平台,卻難抵擋臉書工具號召支持者和選民的方便性;根據臉書公開的訊息顯示,美國總統川普為了鞏固在今年底總統大選的連任之路,光是去年已經花了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5億9800萬元)在臉書做廣告。
臉書是美國大選前哨站,美國兩黨參選人砸錢下廣告,又以加州為兵家必爭之地,信使報引述一份資料指出,民主黨參選人在過去9個月投入臉書廣告的費用當中,每7美元就有1美元花在加州。
即使川普為了遊民危機議題罵加州如家常便飯,去年政治人物針對加州投入臉書廣告的金額,川普團隊花了110萬美元是第一名,而民主黨總統參選人之一、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投入107萬美元居次。
臉書的定位工具容許廣告主針對支持者的電子郵件傳送廣告,可根據受眾興趣、居住城市、年齡、及性別,投注不同的廣告訊息,尤其以影片傳播效果最強。
有效的臉書影片「立即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在3到5秒鐘把主訊息傳達到位」,曾幫歐巴馬總統打過美國總統大選的GMMB顧問公司表示,「製作社群廣告和電視廣告的手法非常不同」。
相對於傳統電視廣告的製作與播出費用昂貴,社群廣告影片成本小,「分眾溝通」的優勢硬把電視廣告的「大眾傳播」特性比下去,政治人物錢進臉書投放廣告,將是數位選戰的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