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中國大陸後宮鬥爭劇夯,清朝帝王擁有三宮六院一點也不稀奇,也讓人對宮廷真實情形相當好奇,而後宮妃嬪也有分階級制度,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一共分為9個等級,俸祿理所當然也是按等級發放,其中位階最低等的「答應」,年收入僅「白銀30兩」,換算僅台幣4萬元,每個月換算下來僅3千多元,比當今打工族還不如,難怪人人都想往上爬!
古代後宮妃嬪薪水最早是以「實物形式」供給,按月發放稻穀糧食及生活必須品等,一直到唐朝以後,才逐漸用金銀貨幣的形式來發放,尤其明清朝代更盛行,至於古代嬪妃到底每年能夠領到多少俸祿,則要依照位階按比例發放。
▲清朝後宮嬪妃年薪差距大。(圖/翻攝自微博)
以清朝後宮為例,後宮已有成熟的編制,每位皇帝擁有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不定、常在不定、答應不定,若加上皇太后,後宮一共分為9個階級。
微信公眾號「滿族文化網」日前整理出清朝後宮妃嬪俸祿,其中等級最高的皇太后,每年俸祿為黃金20兩、銀子2000兩,相當約新台幣456萬,而位階最低的答應,則年收入僅有30兩銀子,約新台幣4萬元,差距甚大,其餘妃嬪俸祿如下:
皇太后—黃金20兩、白銀2000兩,約人民幣年薪100萬(約新台幣456萬元)。
皇后—白銀1000兩,約人民幣30萬元(約新台幣136萬元)。
皇貴妃—白銀800兩,約人民幣24萬元(約新台幣109萬元)。
貴妃—白銀600兩,約人民幣18萬元(約新台幣82萬元)。
妃—白銀300兩,約人民幣9萬元(約新台幣41萬元)。
嬪—白銀200兩,約人民幣6萬元(約新台幣27萬元)。
貴人—白銀100兩,約人民幣3萬元(約新台幣14萬元)。
常在—白銀50兩,約人民幣1萬5千元(約新台幣7萬元)。
答應—白銀30兩,約人民幣9千元(約新台幣4萬元)。
此外,後宮膳食也有分配,每日分量配給,不只是給主子吃,也包含給身邊宮女、太監、侍從份例,如果不夠吃就得縮減人力,也難怪後宮間鬥爭不斷,為了生活和俸祿必須要努力爬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