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應景,上海博物館今年新春舉辦鼠年迎春特展,選出5件與鼠有關的展品,分別在一至四樓展廳展出,邀請民眾找出這材質不同,形態各異的「五鼠」。
▲上海博物館今年新春舉辦鼠年迎春特展,選出5件與鼠有關的展品,分別在一至四樓展廳展出。圖為上博1月14日展出的銅鎏金持鼠黃財神像。(圖/中央社)
上博收藏的這5件鼠文物材質、大小各異,有明晚期的「青白釉鼠形硯滴」、18世紀的「銅鎏金持鼠黃財神像」、清代的「玉鼠支神」、元代的「龍泉窯青釉堆鼠水盂」和現代的「三鼠圖軸」。
其中「銅鎏金持鼠黃財神像」被單獨置於一樓大廳中央的玻璃展櫃內;其餘4件文物依照不同材質和年代分別置於2樓陶瓷館、3樓繪畫館和4樓玉器館中,展期持續至2月23日。
館方並未特別標示出這「五鼠」位置,但在鼠展品旁放有二維條碼標誌,一旦參觀者於不同的常設展中發現鼠文物後,掃碼會出現相應的鼠文物形象和文物介紹。
「銅鎏金持鼠黃財神像」被單獨放在一樓,也是這次活動海報的主圖。黃財神左手托「吐寶鼠」,專家認為,從尊像風格以及封底手法來看,這尊黃財神應該制作於漢地,很有可能出自北京。
黃財神也稱黃布祿金剛,是藏傳佛教中的護法神祇,被奉為五姓財神之首。吐寶鼠是財神的手持器物,會口吐摩尼寶珠,象徵慷慨、財寶與成就。此外,吐寶鼠的形象來源,可能與古代中亞地區人們以鼠鼬皮制作錢包或珠寶袋的習俗有關。
「龍泉窯青釉堆鼠水盂」是此類水盂中,少數單系及堆塑鼠裝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鼠不但代表子時及子年,還被認為有開天之功。
此物為元代龍泉窯生產,龍泉窯因燒造青瓷而享有盛名,其燒瓷時間可追溯至晚唐五代,南宋時成功創燒粉青與梅子青釉,開啟了龍泉窯的生產高峰。至元代時,龍泉窯的生產規模空前壯大,產品行銷海內外。
「青白釉鼠形硯滴」是其中最小的展品,器身施青白釉,鼠目以青花點綴。小鼠蜷身弓足,前爪抱瓜果,瓜果連通鼠身可儲水,鼠口一側銜有稻穗。採用模制成型,鼠背處可見清晰的合模痕跡。
「三鼠圖軸」是近代畫作,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奇峰所繪。此畫充分展示了嶺南畫派的各種技法,所用熟宣紙非常有利於積墨、撞色的運用,畫家以濃墨刻畫鼠骨骼肌肉,在頭、背等,然後以淡墨接染下巴、腹部等鬆軟部位。墨色銜接自然,濃淡相融的變化產生了老鼠皮毛細絨的光滑質感。
「玉鼠支神」則具中國傳統文化意義,是12件十二生肖玉器之一。為首的「玉鼠支神」為白玉質圓雕鼠首人身像,著交襟寬袖長袍,曲膝半趺,手持經卷,閑適安詳。
另用陰刻技法勾勒出鼠目、鬚、鼻、嘴,衣褶隨身形起伏,姿態傳神。上海博物館所藏原作為一組12件,以擬人手法雕情態各異的獸首人身十二生肖坐像,造像多手持具象徵意義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