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在台灣教育裡,不難發現許多父母拼死拼活要把孩子送進「資優班」,但這樣的做法真的是對的嗎?把孩子送進資優班對孩子的發展是好的嗎?對此,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在部落格發表文章「勝利者一無所獲」,批評所謂「資優班」制度這種近乎病態的教育方式,對培養小孩人格有很大問題,還提出「輸在起跑點的智慧」。
(示意圖/翻攝自Judit Klein)
文章中他提到台灣的資優班教育接近「病態」,不在乎孩子的思考和創造力,反而強迫他們提前念高年級書,並讓孩子一路跳級,這樣的情形會使孩子人格發展出現問題,也會使他們缺乏容忍和解決挫折的能力。他認為,跳級的學生無法和同齡小孩一起學習,與比自己大了好幾歲的同學相處上,難免會有不適應的地方,而汲汲營營於課業上,也會使他們無法享受到一般孩子該有的童年。
(示意圖/翻攝自Steven S.)
彭明輝也有另外舉一位清大碩士生真實的例子,高中時那位碩士生就以跳級的方式進入清大學習,表現也十分不錯,但最後卻讀了三年清大碩士還無法畢業。跟他接觸後,彭明輝發現那位學生患有嚴重的「精神官能症」,而這與他所受的「資優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彭明輝表示台灣有許多資優生儘管天賦異稟,但所學習的內容都太過狹隘,只專精於自己在行的科目,卻忽略其他能力的培養,更嚴重的則是挫折容忍度和解決問題能力遠比一般學生低,一旦有挫折就容易情緒低落好幾天。
彭明輝認為「教育的目的是教出一個既有能力養活自己,又有能力追求自我實現,並且在人格與情感上都成熟的人。」文末他也提出「輸在起跑點的智慧」,表示人在挫折中站起來的能力是需要練習和培養的,如果要學習從失敗中站起來的能力,寧可早而不要晚。(整理:實習編輯李岱錤)
彭明輝部落格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