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慧美、甘涵仁/台北報導
尼泊爾發生規模7.8強震死傷慘重,中國專家分析,全球恐怕已經進入強震活躍期,台灣最近也是地震頻傳,今天凌晨在東部海域發生規模5.6的有感地震,是不是跟尼泊爾地震成因相同,氣象局地震中心上午出面闢謠,澄清兩起地震是不同板塊運動造成的,無直接關係。
尼泊爾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造成數千萬人死傷,起因於尼泊爾位在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而且是對沖帶的中部,屬於逆斷層。在25日7.8地震後,距離130公里處的1934年,也曾經發生規模8.1的強震,這個地區,過去一百年來,已經有八次8.0以上的地震。
氣象局地震中心副研究員浦新杰:「以數據來看的話,全球每年大概會有一個規模8以上的地震發生,就我們目前資料看起來,並沒有十分異常。」
中國地震學者表示,全球恐怕已經進入強震活躍期,氣象局地震中心說無法證實,無獨有偶,尼泊爾發生強震之後不到15小時,台灣26號凌晨4:01分,在東部外海發生芮氏規模5. 6的地震,最大震度在宜蘭南澳3級,花蓮宜蘭新北市和台北都有2級。
浦新杰:「目前研判,這一顆地震應該還是比較傾向於4月20日的餘震。台灣和尼泊爾主要的差異在於兩邊的板塊構造機制本身就不太一樣,所以目前來看,較難把兩個作連結。」
亞洲地區地震頻傳,雖然台灣地牛翻身,證實與尼泊爾強震無關,但4/20號的餘震效應還沒有解除,5/20之前都還有機會發生。(整理:實習編輯周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