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恢復正常生活?陳建仁揭露兩大關鍵:病毒會像流感一樣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唯獨台灣防疫維持領先階段,對此,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專訪,針對近期台灣處理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防疫策略、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排除在外之影響、及全球合作抗疫等議題,他強調「根據我們的觀察以及私下對話,我們發現情況非常嚴重。那時是1月中旬,我們認為情況很糟糕,因為他們已經討論整個武漢是否要封城。但我不知道世衛何以沒有像之前對H1N1或 SARS那樣很快採取行動。」

陳建仁指出,他不解世衛何以反應不同以往,因為台灣並未受邀參加1月22日至23日的緊急會議。但在此之前,「我們已要求中國疾病控制中心,讓我們派兩名專家前往武漢訪查。我們雖然沒有獲得『非常有用』的資訊,但根據我們的觀察以及私下對話,我們發現情況非常嚴重。那時是1月中旬,我們認為情況很糟糕,因為他們已經討論整個武漢是否要封城。但我不知道世衛何以沒有像之前對H1N1或 SARS那樣很快採取行動。」SARS疫情爆發時,台灣沒有充分參與,那時曾任挪威總理的世衛幹事長布倫特蘭(Gro Brundtland)博士雖然面臨很大的政治壓力,但仍派團來到台灣,在那之前也要求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協助台灣。「這次我真的不解世衛的反應何以如此不同。」

被問到解除封境的正確退場策略為何?是依階段、社群或分區解封?陳建仁也解釋,「新冠病毒會像流感一樣,具有高度傳染力」,大部分病例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會透過飛沫及污染區傳染,因此無法完全消除,而會與民眾共存。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會像2009年的H1N1新流感。所以,一定要準備好和這個病毒長期對抗,這也是政府必須研發快篩和抗病毒藥物的原因。

▲副總統陳建仁(資料圖/總統府提供)

陳建仁指出,目前台灣有三組團隊正和不同的國際團隊合作研發疫苗,一組是中央研究院,另一組是國家衛生研究院。第三組是基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和美國衛生研究院合作研發疫苗。所以,在台灣有疫苗研發團隊和歐盟及美國的夥伴合作研發。「至於快篩技術,他們正在準備病毒原型,中研院正和一些歐盟國家討論中。台灣和捷克已經簽署雙邊合作協定,共同研發。快篩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我們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但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

陳建仁表示,快篩有兩種方式可以做。希望一切進行順利,能盡快獲得許可。台灣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就像分享口罩一樣,「我認為這很重要」。至於藥物,「我們有奎寧,也參與了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台灣的臨床試驗似乎相當成功,瑞德西韋對重症病例相當有效,對輕症效果甚至更好。至於輕症病例是否應該使用抗病毒藥物,我們同仁還在討論。」輕症病患會自然康復,但有可能會傳染給人。如果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輕症患者,除自身會更快康復外,也能降低傳染人的機會。現在,在台灣同時有兩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一組是重症病例,另一組是輕症病例。

陳建仁也說,有了快篩和抗病毒藥物,輕症病例就可以到一般診所進行快篩,一旦確診,可以立即以抗病毒藥物治療,社區診所的醫師就可以治癒輕症病例。重症病例可以送到醫學中心,醫學中心也可以進行快篩及提供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患,治癒後,病毒作用減低,也就不會傳染人。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患時,是要治癒病患,並保護所有與病患密切接觸者不被感染。第三,「未來一年或一年半之內,我們或許就會有疫苗,就可以像2009年流感疫情一樣,利用疫苗防疫。但在這之前,我們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我剛才提到,不需要停止所有活動,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只是要稍微設限,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

陳建仁強調,他曾經預測5月底,台灣就能恢復正常生活,「但很難預料。不過,我認為歐洲疫情已過顛峰期,正在趨緩,而美國還在攀升中,希望5月底看得到疫情的曙光。我無法準確預測,但我認為所有國家都已動員起來,做得比一個月前好多了。我們協力抗疫,這是全球化的好氛圍。」

而為了協調國際運輸等,陳建仁也認為所有國家都必須公開資訊,讓各國的情況公開透明,例如,必須讓人民了解,有些國家只有零星的病例。「我們需要進行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對民眾的血液進行採樣,了解各國的感染狀況。而且,我們必須確保疾病不會傳播出去,必須十分謹慎,確保不會再爆發大流行。」他提到曾和哥倫比亞、約翰霍普金斯及史丹佛等大學的同僚討論過何時回歸正常生活,「我們還在思考,我們都還沒有準備好。我剛才提到,除需要研發新的快篩檢測、抗病毒藥物和疫苗外,同時也還需要限制社交接觸的頻率。」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