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會調查:逾7成企業暫不打算遷出中國

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逾7成受訪企業指不會因為武漢肺炎疫情而將供應鏈或採購轉移至中國以外其他地區,當下更多聚焦於風險管理。

綜合財新網等陸媒今天報導,中國美國商會總裁畢艾倫(Alan Beebe)17日在一場記者會表示,「不同於一些國際上的觀點,我們基於中國本土調查的數據結果顯示,大多數會員企業都不會離開中國市場」。

這份由中國美國商會、上海美國商會以及普華永道中國聯手的問卷調查顯示,超過70%的受訪企業表示不會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而將生產、供應鏈或採購遷至其他地區;有意將採購遷到其他地區的公司則占24%,是計畫將生產遷到其他地區的兩倍(12%)。

▲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逾7成受訪企業指不會因為武漢肺炎而撤出中國。圖為上海。(圖/中央社)

疫情衝擊下,日本政府近日開始鼓勵供應鏈回遷;美國白宮經濟顧問柯德洛(Larry Kudlow)日前受訪時則建議美國政府,允許企業將從中國遷回美國所發生的成本在當年進行100%的「費用化處理」。

上海美國商會主席季愷文(Ker Gibbs)說,美國在華企業對「付錢」鼓勵回遷並不積極,因為搬遷成本只是生產營運成本的一部分,距離市場的遠近、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有無充足的合適技能勞動力以及生態系統特別是產業集群的存在等,都是重要考量。

季愷文說,在中國的美國企業決策更多由商業驅動,而非「打包就走」那麼簡單。

普華永道合夥人尼古拉斯(Jan Nicholas)也表示,據他與許多客戶的討論,大多數企業眼下聚焦復工營運,而非地緣政治。多年前泰國洪災後,客戶企業短期內專注的也不是離開當地,而是恢復營運。

長期來看,據調查,40%的受訪企業反映,公司未來3至5年在中國的供應鏈規劃不會因這次疫情而改變,但也有52%的企業認為言之尚早。

季愷文說,「我們的結論是,100%的企業都在將供應鏈風險的管理更多納入思考,更多考慮分散,而非全面搬遷(relocation)」。

此外,外企面臨的挑戰目前已從供給面轉向需求層面。68%的受訪企業說,未來3個月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將低於常態。

畢艾倫分析,若需求不足,庫存管理會是一大挑戰。

本次調查也顯示,美企期待中國監管環境改善,這些改善可能將在疫情平息後吸引更多公司在中國投資,預示著轉機的到來。

去年10月中美經貿談判期間,中國美國商會也曾做過一份類似調查,當時66%的受訪者認為中美兩國經濟體不可能脫鉤。

這次調查中,認為中美經濟不可能脫鉤的企業占比降低至44%;20%的受訪者則預計脫鉤將加速,沒有受訪者認為脫鉤速度會放緩。

畢艾倫說,美企未來決策時確實會對地緣政治風險多一些考慮。歷史上,中國成本優勢太大,以致在企業決策中占了極高權重。疫情提醒人們,相應做一些調整。

據中國美國商會中文網站,商會會員逾3300人,代表著800家在中國營運的外資企業。

 

中央社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