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書摘/它不是國寶!台北故宮「肉形石」經過人為加工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造訪台北故宮(國立故宮博物院)肯定會去欣賞一下知名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這兩件文物可謂「人氣國寶」,但它們並非故宮文物分類等級上的「國寶」。知名藝術史學者邱建一認為,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都是「被看紅」的。

▲台北故宮人氣展品「肉形石」是一塊瑪瑙,在清宮經過加工。(圖/記者陳弋攝影)

邱建一在《知道了!故宮:國寶,原來如此》一書中指出,肉形石其實是來自內蒙古的瑪瑙,在故宮都屬於玉石類,編制在器物處。由於現代對「玉」有科學的認定標準,以現代標準來說,肉形石不是玉,但古代對玉的認定標準相對寬鬆,「石之美者謂之玉」(漂亮的石頭就是玉)。

邱建一表示,肉形石在清宮檔案的紀錄相當簡略,唯一記載著肉形石是在康熙年間,由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旗主進貢給康熙當禮物,康熙便收進內府中。因此在清康熙年間,肉形石就已成為紫禁城的收藏品。從寥寥幾行字的記載可以看出,肉形石在當時只是一般的文玩擺件而已,清宮沒很重視它。

為什麼蒙古人要送一塊石頭給康熙皇帝當禮物?邱建一提到,從故宮的清宮內府檔案可以多少得知,各地大臣在皇帝生日或國家節慶當天都送了些甚麼當禮物,像是台灣巡撫曾送皇帝地瓜、竹筍等土產,也送過皇帝在紫禁城沒看過的猴子、土狗等動物,無非是希望這些新奇的禮物能令龍心大悅。肉形石應該也是出於同樣原因,被送到了康熙皇帝的手中。

肉形石雖然是天然形成的,被送進清宮之後還是經過工匠的加工,根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中的紀錄,肉形石被以3個步驟進一步加工:「加工提油」、「文火烤色」、「雕鑿肉皮毛孔」。經過以上加工,它看起來就完全像一塊肉了。

▲藝術史學者邱建一在《知道了!故宮:國寶,原來如此》中細述了肉形石的「身世」。(圖/資料照)

科學儀器鑑定結果顯示,肉形石是一種隱晶質結構石英岩石礦物,一般被稱為瑪瑙玉髓原石,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矽。現今內蒙古和廣西仍有出產外型像肉的瑪瑙,各地玉石攤販、古董商店都有販售,價錢也不貴,算不上是珍貴的石頭。不過台北故宮這一塊瑪瑙,那層層疊疊的結晶特別經過巧雕、加工便像極了肉塊,實屬稀罕。

#怎能不讀書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 vs 美國 LIVE直播聊天室
大數據推薦
【94要客訴】謝宜容聲明對槓賴清德?神隱多日拋影片道歉2024.11.22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