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中職是幾A? 投手強度問題大

記者蕭保祥/台北報導

台灣中華職棒(CPBL)在全球疫情期間作為最先開季的職棒聯盟,比賽水準也受到國外媒體討論,台灣球迷自有看法。從過往小聯盟台灣選手回歸來看,差不多在2A左右,但投手強度則是待解的難題。

▲王柏融從中職轉戰日職。(資料照/記者王怡翔攝影)

陳金鋒從1999年進入美國職棒體系開始,台灣陸陸續續有不少選手到過小聯盟打球,絕大多數最後還是要回到台職打球,能在小聯盟2A以上長時間生存的球員,回到台職多半能獲得不少出賽機會,驗證度較高是野手。

不少旅外的投手回中職,可能有年紀因素、有些人身上受過傷,狀況很難定論。

台灣進入4隊、單隊要打120場比賽開始,由於單一球隊每年對戰40次,等於如果固定先發輪值投手,每年可能對戰8次以上,對戰組合少,熟悉度太高。

▲朱育賢開季已經10轟。(資料照/記者林聖凱攝影)

投手熟悉度高,等於打者也更多時間準備「球種設定」,打者猜球比重過高,投手如果沒有控球更準的變化球、或更有球威的直球,中職平均長打率就會被推高,也是中職打者銜接國際賽的問題點。

王柏融2019年加盟日本火腿,初期表現不振時,時任Lamigo桃猿總教練洪一中去年4月20日接受訪問曾說,「用8分力抓1顆球、5分5分抓兩種球,打法是不同的……」

投手強度、對戰熟悉與比賽用球彈性係數等因素相加,讓中職成為「大分聯盟」,減輕比賽中的每一個得分的重量,球隊為了更多分數會排上「打優於守」球員,連帶影響是守備、盜壘不被看重,比賽品質無法走得更細膩,這是中職大問題。

#中職台灣大賽開打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