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我國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政府規劃每人消費1000元,換3000元的「振興三倍券」政策,後續出現許多正反兩面的聲音,不少人拿12年前馬英九政府推出的直接發放3600元「消費券」做比較,一名網友為此針對這兩段時期發券的經濟效益做分析,三倍券的經濟效益最後並不會比消費券差。
▲上圖為馬政府時期發放之「消費券」;下圖為此次蔡政府振興方案的「三倍券」。(圖/資料照)
一名網友在PTT上以「你們是不是太小看三倍劵了啊?」為題撰文表示,「如果硬是要比較(雖然背景及發起因素不同)消費劵3600、三倍劵2000,『民眾觀感肯定是覺得3600較多比較爽』」,他接著說,但對經濟來說,本來就不是這回事,「真正的使用人數及替代率才是重點」。
原PO分析說,馬政府推出的消費券並沒有辦法夥同電子支付、信用卡使用,且信用卡公司沒意外的話,肯定是會有加成及加碼等情況,每家應該都會推出自己的組合,就像百貨周年慶信用卡滿額一樣的概念,「那民眾為了信用卡公司多給出的bonus(紅利),多刷造成的經濟效益部分就是有利於三倍劵最後的貢獻值嘛」。
「那怎麼可能效益會比消費劵差」原PO直言,兩者相比的基準點根本就不相同,三倍券帶來的經濟效益最後並不會比消費券差,他直呼「有很多人反三倍劵直接發起拒領,『我Ok你拒領』,嘿嘿,台灣加油」。
▲行政院2日公布將推出「振興三倍券」,從7月15日暑假開始時上路,希望透過「花1000元換3000元」的方式,刺激民眾消費。(圖/記者林恩如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