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志鵬/臺北報導
所有台灣人都知道,在台北「北門」旁,有一棟華麗的都鐸式紅磚建物,它就是「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如今規劃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1919年落成至今,走過101年,如今修復完成,要在明天,2020年7月7號,重新對外開幕。這張照片是「萊卡李-李火增」1940年所拍攝的,當時有蒸汽火車冒黑煙,火車柵欄外還有古台北市民騎腳踏車或走路經過,超級珍貴。
▲李火增1940拍攝的「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停格清晨上班上課瞬間。(圖/夏門攝影、王佐榮、蒼壁出版提供)
走過百年台灣總督府鐵道部 修舊如舊重現世人眼前
「聚珍台灣」描述,1919年(日治時期大正8年)年5月27日、28日兩天,「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正式遷移到位在臺北「北門」外的新廳舍辦公,這棟美麗的建築成為臺灣鐵道發展的核心。二戰後鐵道部改為「臺灣鐵路管理局」,1993年「臺鐵總局」遷移到臺北車站新廈(現在的台北火車站),華麗的都鐸式建築-「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在2007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經過正確與保留原美感的修復,以令人無盡感動與驚艷的面貌,重新展現世人之前。
▲李火增1940拍攝的「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停格清晨上班上課瞬間。(圖/聚珍台灣、夏門攝影、王佐榮、蒼壁出版提供)
李火增1940年拍攝的照片 珍貴難得紀錄80年前的真實
李火增前輩,在1940年拍攝的這張名為「啟程」的照片中,只見「8620機關車」(C95型)冒著黑煙緩緩前進的停格瞬間,一切都靜止了,有騎腳踏車的上班族、一樣或騎腳或牽腳踏車、戴大盤帽背書包的學生,還有媽媽牽著小朋友的手走過。還有現在台北少見的電線桿與電線佇立「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之前。從照片研判,時間是在早上,整張照片的感覺令人想起,知名的古典音樂【皮爾金組曲-清晨】的時光凝結版。
▲李火增1940拍攝的「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停格清晨上班上課瞬間。(圖/夏門攝影、王佐榮、蒼壁出版提供)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廳舍,約1966年。(圖/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從黑白彩色再到真實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驚艷世人
臺灣在清朝劉銘傳擔任巡撫任內,初次建設鐵道(從基隆到新竹)。但日治時期發現,原鐵道設計不良不堪使用,因次決定重擬重建路線,由臨時「臺灣鐵道敷設部」技師長「長谷川謹介」主持執行。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鐵道部廳舍,約1920年代。(圖/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廳舍落成初期,約1920年代(明信片,手工上色)。(圖/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1908年全線通車。原本南北動輒費時好幾週的旅程,縮短到一日之內就可以到達。臺灣整體發展由交通開始,在經濟、產業、生活與文化上徹底改變了這個島嶼。「長谷川謹介」也被尊稱為「臺灣鐵道之父」。之後1899年「長谷川謹介」更擔任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部長,主管一切鐵路事務。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鐵道部廳舍,2005年攝。(圖/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台北北門古蹟文化區形成 IG網紅的新拍照打卡熱點
「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位於忠孝西路、塔城街、鄭州路、延平北路之間。從1919年落成,到日本戰敗台灣光復之後,走過一段漫長的寂寞歲月,萬幸它躲過美軍空襲,也沒被拆掉,2020年七月,重新以「old is new」的新風華跟台灣「久別重逢」。老照片有無盡的相思與感動,建築物還在,更是加倍相思與感動。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鐵道部廳舍,2020年攝。(圖/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廳舍右側拱圓牆,2020年攝。(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鐵道部廳舍右側廊柱,2020年攝。(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台北市保留完整的「北門」附近,已形成古蹟文化熱區,2020年攝。(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蒼壁出版-史料未及FB粉絲團
https://m.facebook.com/realistic.history/?locale2=zh_TW
聚珍臺灣:
https://www.gjtaiwan.com/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