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肉不掛!他遭凌遲挨剮3600刀 抗清名將淪悲慘下場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在古代為了懲戒犯人、震懾百姓,通常會施以嚴刑峻法,而「凌遲」就是其中一種,不像砍頭一刀斃命,反而是慢慢的割肉折磨,讓犯人生不如死,而「凌遲」又稱剮刑或磔刑,多用於罪大惡極之人。在明代,朱元璋奪取天下之後,為了明刑正典、管理百廢待興的朝政,因此多施以酷刑,像是著名的貪官要被「剝皮填充稻草」等等,而刑部便投其所好,對各種酷刑做了規定,像是處以凌遲者,罪輕以36刀斃命,罪重以360刀斃命,不能多也不能少,規定十分嚴格,若劊子手達不到要求,可不是丟飯碗就能了事。

▲古代有砍頭、凌遲等酷刑。(圖/翻攝百度百科)

由於凌遲的規定非常嚴格,朱元璋甚至舉辦了比賽,其中一名趙姓的劊子手,創下了3543刀的紀錄,因此明初刑部就規定,重罪犯人若被判處凌遲,需要割3543刀才算完成。而這位趙姓劊子手,也將這門手藝代代相傳,最後傳到了明末的劊子手「趙班頭」手裡。「趙班頭」的手藝不遜於先祖,他甚至創下3600刀的紀錄,打破之前的刀數,躍升為刑部頭號劊子手,且非是重罪犯人他不下刀。某天,朝廷下指要處決一位姓袁的犯人,定下的罪名是勾結外虜(辮子兵),而行刑當天,老百姓紛紛你推我擠,要觀賞凌遲處決,甚至還花錢要搶「血饅頭」。

▲古代有砍頭、凌遲等酷刑。(圖/翻攝百度百科)

不少無知的百姓,還偷偷砸錢給「趙班頭」,希望可以買到這位被朝廷稱為「袁蠻子」的肉。而根據慣例,凌遲的犯人行刑前,可以服用煙土(主要成分是鴉片),能讓犯人少一些痛苦,不過「袁蠻子」卻不肯吃,割肉時也一聲不吭,讓劊子手也膽寒,最後3600刀割完,只剩下骨頭架上頂個腦袋,最終被一刀梟首,頭顱則掛到城樓上示眾,據傳頭顱之後離奇消失,讓當政的崇禎皇帝非常生氣。後來清兵入關,「趙班頭」逃出北京城,多年之後,他才知道「袁蠻子」竟是抗清名將袁崇煥。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