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台灣中元節 原來是這樣!

節目中心/周有朋報導

中元節在台灣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文化,在經過時間的推移下,也慢慢成為現在大家習慣的樣子,農曆七月半的禁忌、祭祀時的規矩…等,在歷經幾百年的時間洗禮之下,是否還跟二百多年之前一樣呢?今天就讓小編帶著廣大神粉來一同解密吧!

▲鷄籠中元祭(圖/周有朋)

根據歷史文獻所記載,二百年前的台灣中元節,其實是非常極致奢華的,好比現在鬼月的禁忌中,就有一條是晚上不要大聲喧嘩,不然會吵到放假的好兄弟,但在《臺海使槎錄》中,卻記載當時台灣中元節是「張燈結采,陳設圖畫、玩器,鑼鼓喧雜,觀者如堵」的情況,而在《噶瑪蘭廳志》中也有寫到,「七月十五夜,火炬燭天。笙歌喧市,沿溪放焰」。如此盛大空前的景象,簡直就像元宵夜一樣的熱鬧,可見當時的中元夜,是多麼自由開放的夜晚。

另外最多人忌諱的招鬼水果,香蕉、鳳梨…等,在清代更是堆成了一座小山來祭拜!在《臺海使槎錄》中記載「蕉果、黃梨、鮮薑,堆盤高二、三尺」,這邊的黃梨指的就是鳳梨,可見當時的台灣人民對於祭祀是相對較百無禁忌的。如此熱鬧的中元節,不只屢次被寫進史書中,連當時台北大稻埕在中元節的喧囂場景,也被日治時期著名的台灣畫家郭雪湖,在畫作〈南街殷振》中描繪出來。

▲郭雪湖畫作〈南街殷振〉(圖/網路擷取)

那為什麼越靠近現代,人們對鬼月、中元節的禁忌就越如此繁多呢?詳細的剖析歷史,不難發現在過去,有許多的傳統文化都被政府所打壓,不管是日治政府的皇民化運動,或是國民政府的戒嚴時期等,多少都有對文化的限制。舉例來說,日治政府為了統治台灣,進而安排一場眾神升天的戲碼,讓台灣的民間信仰大受打擊。而當初奢華熱鬧的中元節,也正因為人們過度鋪張祭祀,導致食物過多的浪費,最終也在國民政府宣布戒嚴開始,慢慢低調消聲。再加上民間有許多的江湖術士、命理老師等個人觀點,讓香蕉、鳳梨、李子的諧音的出現,導致人們開始害怕祭祀這些水果給好兄弟,就怕招來不詳。

▲普度場(圖/周有朋)

回過頭來看,「謠言」不就是沒有根據的話語,再加上媒體的渲染,才會造成所謂的鬼月禁忌的嗎?或許我們在看一段典故或民俗的同時,也可以試著用另一種角度,去反思背後的歷史背景,是否受到某些因素的箝制才發展成現今的文化,或許會有更不一樣的理解喔!(周有朋 報導)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我的媽呀!林小姐】好書預購連結: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865

讀冊網路書店: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905149.html

三民網路書店:https://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685172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