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課綱國中歷史刪三國 潘文忠:素養導向、並非去中國化

記者簡若羽/台北報導

教育部去年8月起推動108新課綱,近日各級學校陸續開學,有國中歷史老師拿到課本後發現三國、平民皇帝劉邦等重要內容均被刪減,認為新課綱過於略古詳今,但也有老師持相反意見,指素養導向本著重學生從生活情境學習,古代中國篇幅勢必有所調整。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新課綱歷史並不存在去中國化的問題,而是以培養未來公民素養為目標,因應全球化趨勢,以各區域間的互動與關聯性為內容設計主軸。

▲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歷史課綱調整以素養導向為設計主軸,並無去中國化問題。(圖/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長潘文忠強調,歷史課綱並不存在去中國化的問題,而是著重引導孩子,在國際趨勢下由近而遠真正地認識台灣。潘文忠說,108課綱的修訂以培養學生素養為導向,社會科更是以培養未來公民素養為目標,由此概念進行規劃,歷史部分,國中階段以通史為主,高中則以主題方式進行設計。過去歷史有台灣史、中國史、西洋史,分域相當明確,但現今國際間互動密切,因此,課綱強調各區域之間的關聯性,可幫助學生學習過程中,及早掌握對問題的理解、探索與解決能力。

國教署說明,國中歷史科課程採長時段的通史架構,考量教學時數與必修學分數調降,將全球歷史由近及遠,分成以臺灣、中國和世界為重點的三個分域,並以動態觀點考察不同分域的變遷與互動。故而調整過去分域各自編年的脈絡,改以核心主題為主軸,引導學生從其主體觀點,透過議題探討、探究與實作,突破單一區域的歷史學習,導向全球互動關聯的系統思考與多元理解,並利用「歷史考察」的課程,彈性擴充探究範疇,提升全球化時代未來公民的歷史素養。

國教署說,新課綱在國中歷史部分,為給予教學現場更大彈性去活化教學活動,必須適度減量,而「略古詳今」僅是其中一部分。課程的目標在於培育未來公民的歷史素養。課綱內容並「從人民主體觀點出發」,鼓勵學習者從事歷史探究。課綱設計既然期待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聚焦重要課題進行學習,故教科書的編輯,也給予編者充分的空間。

國教署表示,依據國民教育法第8條之2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教科圖書,由教育部審定,必要時得編定之。」而現行中小學教科書是由圖書出版公司依課綱編纂後,向教育部申請審定,教育部業委由國家教育研究院依法辦理審定事宜,再由學校選用。

除上述審定的教科書外,學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材。但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自選教材應送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學校各領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評估課程內容有增補需要,均可依據學生學習狀況,提供適合的補充教材,及設計相關教學活動。

_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財劃法》修法爭議、公投加嚴等事項 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