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擔任台灣總督的上山滿之進,委由台灣藝術家陳澄波繪製的「東台灣臨海道路」,之後作品長年下落不明,睽違90年後畫作首次回到台灣,在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展覽呈現。
▲陳澄波的畫作「東台灣臨海道路」回台展覽。(圖/中央社)
百年前,台灣現代美術的潮流蓬勃發展,參與創作、鑑賞美術被年輕世代視為追求現代化的一環,包括台灣第一代現代藝術家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前仆後繼遠赴海外留學。他們燃燒生命致力創作,除了揭開台灣現代美術的序幕外,竭盡心力創作的結晶,也超越時代的政治紛爭,成為台灣的文化記憶寶庫。
然而在時光洪流的刷洗下,許多作品早已消失,甚至也因為台灣多雨潮濕的氣候陷入保存危機。在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的支持下,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教授顏娟英為首,聯合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相關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四處奔走,將這些年代久遠且散落在藝術家後代、民間、非美術館的公立機關、甚至海外的作品,由北師美術館邀請專業修復師修復整理作品,透過「不朽的青春」展覽,將早年台灣美術作品完整呈現。
展覽總策劃、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表示,台灣有許多寶貴的美術資產散落民間,有的甚至不知道流落在哪裡,美術館的工作一直是在跟時間賽跑,包括修復、研究調查,也是在跟人賽跑,尤其藝術家的家屬,數十年來一直保持先人作品,也為台灣保存文化。
這次展覽命名為「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林曼麗認為,藝術家費盡心力完成不朽作品,需要後人好好保存、維護、研究、典藏、展覽、推廣,才能成為國家文化資產。
顏娟英表示,展覽受到各界協助,但仍然有些未竟之業,像是黃土水的石雕「甘露水」先前一直找不到它的下落,這次輾轉找到「甘露水」的下落,可惜藏家不願意曝光,仍與其擦身而過。
展覽共展出47名台籍、日籍藝術家共74件作品,其中也不乏許多藝術史學者一度認為已經消失,卻在因緣際會下重現的作品,像是日本藝術家鹽月桃甫的「萌芽」。鹽月桃甫與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致力台灣現代美術文化運動發展,他們推動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創立,「萌芽」為鹽月桃甫擔任首屆台展審查員期間,為台展所繪製的作品。
「好日」為台灣藝術家林之助贏得最後一屆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府展)總督賞的殊榮,之後甚少現世,多半以參考圖片出現於畫冊中,這次也難得透過展覽亮相。
而台北市太平國小這次也大方出借黃土水的「少女」胸像,「少女」是黃土水在東京美術學校畢業時的畢業製作,同年捐贈予母校太平國小,並在百年之後走出校門。
這次也從日本迎來3件珍貴的作品,包括1930年上山滿之進委由陳澄波繪製的「東台灣臨海道路」,睽違90年後首次返台;日本藝術家西鄉孤月在1912年繪製的「台灣風景」,是現存可知第一幅以台灣為主題的日本畫;台灣藝術家陳進以排灣族族人為主題,入選1932年新文展的大作「三地門社之女」,這次也回到台灣與眾人見面。
「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明(17)日起至2021年1月17日在MoNTUE北師美術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