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打造新型救難艦 專家:符潛艦國造需求

海軍計畫打造新型救難艦,專家表示,政府戮力推動的「潛艦國造」計畫確實需要搭配更現代化救難艦,而救難艦雖非海軍一線明星,卻攸關緊急救援能量、有助維繫士氣,對潛艦官兵尤其重要。

▲大同級大台軍艦。(圖/翻攝自維基共享資源)

新型救難艦又稱「安海計畫」,屬12個「國艦國造」項目之一。今年春季流標後,國防部海軍司令部12日再度公告「新型救難艦建造」招標作業,預算為29億7516萬元,29日投標截止。

海軍現有「大湖級」、「大同級」救難艦船齡已近80年,裝備老舊、無法執行萬噸級船舶拖帶任務。根據國防部110年度公開預算書,新型救難艦的任務將以海軍艦艇海上救難、拖帶及大型無動力?台(浮塢、大型靶船、工作平台等)海上拖帶為主,協助其他公務單位及民間船舶海上救難、聯合搜救及人道救援為輔。

此外,新型救難艦規劃配置可達水深100公尺的水下救難系統(潛水鐘),以及可在水深500公尺作業的水下遙控載具(ROV),有助提升深海救援能量。

新江艦前艦長、海軍官校前教官呂禮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嚴格來說,現役5艘大同級艦屬於遠洋拖船,2艘大湖級艦才是救難艦,可執行較多樣任務。

他說,救難艦以往不太受重視,但「潛艦國造」計畫需要更現代化的救難艦配合。在作戰實務上,救難艦可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共軍南部戰區1月下旬派遣「161遠海訓練編隊」至中太平洋公海進行海空實彈演訓,甚至曾接近位於第三島鏈的美國夏威夷海域,當時編隊即包含排水量超過6000噸的遠洋拖船「南救195」,負責海上救難、拖帶任務。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暨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說,依照國防部公開資料,排水量預估為3500噸的新型救難艦,設計理念及構型頗為先進。

他指出,例如艙面的配置設計,直升機甲板設於艦首、而非傳統的艦尾,後部甲板因此有更大作業空間,可用以搭載ROV及艦艇拖帶器械與攬具;今年才下水的波蘭海軍「救援者」級(Ratownik class)救難艦,也採類似構型。

至於其他諸元細節,目前雖未公布,但蘇紫雲表示,由海軍的構想圖觀察,艦首的側向電動推進器可讓救難艦靈活轉向,甚至「螃蟹」式側向移動;而全艦的「靈魂」先進水下作業系統(作戰系統)可精準定位水下目標,發揮快速精準的救援任務。

相形之下,海軍現有救難艦的排水量為1500噸,且僅具3000軸馬力,難以拖帶大型船艦。

蘇紫雲指出,救難艦雖非海軍一線明星,卻是維繫士氣的關鍵,與緊急救援能量及官兵存活率息息相關,對潛艦官兵而言更是如此。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馬龍來了!馬英九邀訪中生團抵桃機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