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齡長者易有吞嚥障礙 注意9症狀避免引肺炎、肌少症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臺灣人愛吃,眾所皆知。但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會「吃(吞)不下」東西,不是因為對美食沒興趣,而是「吞嚥障礙」。

根據國健署公布的資料,臺灣社區65歲以上的長者有21.8%,在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而其中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

也代表說,在臺灣每10個高齡長者中,就有1位可能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

如果你自己有過嗆咳的經驗,那感覺很不好受吧!有一種呼吸不到空氣、上氣不接下氣的窒息感,因此如果長輩累積嗆咳的經驗多了,當然會不想再喝水,也逐漸會排斥進食。

雖然引起長輩食慾降低,不想吃也不想喝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跟吞嚥退化或疾病(中風或帕金森氏症)有關。在希望長者能多喝水、補充營養均衡的同時,也要了解並排除,有哪些原因使得長者無法順利進食。

首先讓我們了解,什麼叫「吞嚥障礙」。

吞嚥障礙是指因機能上、構造上或心理的原因,造成進食時食物不易咀嚼、下嚥,或是容易嗆咳。

吞嚥障礙的症狀:
1.咀嚼或吞嚥時,口腔動作過多或不足。

2.吞嚥反射啟動困難。

3.進餐中或進餐後,常出現咳嗽或嗆咳。

4.每餐後在舌面上,仍殘留許多食物。

5.食物堆在口腔內的一側不自覺,或咀嚼中食物往外掉落。

6.平時有流口水情形。

7.進食完後發聲會有咕嚕聲。

8.慢性呼吸窘迫。

9.常常發燒或感染肺炎。

懷疑有吞嚥障礙時,需要掛號耳鼻喉科、諮詢語言治療師,進一步接受評估與治療。目前針對吞嚥障礙,有這些治療方式:

1.口腔進食方式:

依吞嚥因難原因,訓練相關肌肉協調性,或是調整進食方式及選擇食物。包括找到最佳的吞嚥姿勢,以及口中食物放置位置,也要選擇適當的食物性質與食器。

2.非口腔進食方式:

短期可利用鼻管進食,等到吞嚥功能有所改善,或在學習吞嚥技巧後,可安全進食再拔除鼻管,所以請大家了解,鼻管只是應用的工具,可以因應狀況拔除了喔。

語言治療師張詠絜提醒,不要以為可以吃就好了,長輩長期不下、吃不好,會引起營養不良,尤其是現在討論會引起更多退化的肌少症,也與吞嚥障礙有關,嚴重的話,甚至還有肺炎的可能。

所以一旦發現長輩怪怪的,一定要趕快尋求專業的協助,長輩不僅吃得下,還要吃得安全,讓長輩安享晚年,我們也能照顧得更加安心。

▼訂閱思比語言治療所,了解更多語言治療的實用知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NlJa5XrW4


 

 有任何問題,歡迎加入思比語言治療所,預約語言治療師,以便進一步協助您。

🍀 |思比語言治療所~陪你安心向前的力量|

https://www.spspeechclinic.com/

🍀|LINE立即諮詢|

https://lin.ee/mxzkdDY

🍀|FB追蹤思比|

https://reurl.cc/5l1Qmn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