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報導,近日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中國首都北京市新發地批發市場6月爆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本土群聚疫情,傳播源頭極可能是進口的冷凍食品。
▲北京新發地市場爆發武漢肺炎本土群聚疫情。(圖/翻攝自微博)
中國的英文綜述性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網站23日發布一篇中國大陸研究團隊的論文作以上表示。
綜合新京報、北京日報APP報導,研究團隊透過分析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並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指出,新發地市場疫情中的病毒源頭極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凍進口食品,並提出「冷鏈運輸」可能成為COVID-19病毒傳播新管道。
自6月11日發現首例確診後,北京對新發地市場538名員工擴大進行病毒核酸篩查,發現45人呈陽性。6月15日,北京啟動全市普篩,透過對1000餘萬人口和5342份環境樣本的檢測,共發現368人呈陽性。這些感染者均與新發地市場有直接或者間接關聯,未發現獨立於該市場的早期傳播鏈或獨立傳播鏈。
研究人員初步確定新發地市場綜合交易大廳地下一樓水產區S14號攤位可能是感染的源頭,S14號攤位的7名工作人員均為確診病例,且症狀出現時間相對較早。
根據流行病學模型推斷的疫情開始時間範圍內,共有5名顧客檢測陽性,這5名顧客及其密切接觸者在過去14天內都未到訪過中高風險區域,或接觸來自中高風險區域的人員,進一步顯示疫情是由新發地市場向外傳播。
調查顯示,S14號攤位販賣的冰鮮鮭魚是唯一來自境外的商品,且攤主曾於5月30日從某供應商採買過從存在疫情國家進口、包裝完整的鮭魚,在市場內切割處理後零售。
據報導,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自主開發的低病毒載量樣品處理方法,對110個病例和環境樣本進行了高通量核酸定序,共獲得了72條高質量的病毒基因組序列。
分析發現,這些序列均具有8個特徵性突變位點,這些位點在中國大陸此前的本土和移入病例中從未發現過。與病毒基因序列資料庫比對,發現除C6026T之外,有其它7個突變位點的病毒主要存在於歐洲,顯示新發地疫情病毒株可能為境外移入。
論文推測,新發地疫情可能源於受污染的進口食品,經冷鏈運輸帶來了從環境到人的傳播。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4℃和-20℃下放置21天後,COVID-19病毒在雞肉、鮭魚和豬肉表面的傳染性沒有下降,表明冷鏈運輸污染食品可以延長病毒的存活期和傳播距離。
報導指出,在論文發表過程中,中國疾控中心報告從山東青島市獲取的冷凍食品中也分離出COVID-19病毒,進一步顯示冷凍食品可能是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研究對於揭示北京新發地市場群聚疫情的病毒來源提供了重要證據。
這篇論文由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龐星火、主管醫師吳雙勝、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任麗麗,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生馬文泰為共同第一作者。
看更多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武漢肺炎,肥皂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避免食用生肉及生蛋、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接觸禽畜類動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