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鍾惠宇報導
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案530為境外移入病例,然而經複查發現全是烏龍一場,原來是在檢驗的某個環節誤將其檢體與案536錯置,昨(28)日指揮中心坦承疏失。不過就有醫師指出,新冠肺炎檢驗流程繁瑣,其中有4個人工標記步驟最易出錯。
▲武漢肺炎檢驗流程繁複。(示意圖/資料照)
13日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案530,為本國籍40多歲男性,在今年2月至中國江蘇工作,10月11日返台。昨日指揮中心表示要將案530從確診名單移除,也說明當時案530在機場的深喉唾液檢體為COVID-19強陽性,但隔日採檢的檢體是陰性,且後續採檢的上呼吸道檢體同為陰性,抗體也是陰性。
由於此情況十分特殊,指揮中心遂將同一日同批檢驗個案重新進行採檢,才發現案530在機場留驗的病毒強陽性深喉唾液檢體,實為案536的檢體。經調查推斷,應是於實驗室中在人工作業及轉置檢體的過程中發生錯置。
根據《聯合報》報導,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主任高智雄透露,目前大部分新冠肺炎的病毒核酸檢驗為「半自動操作」,其中就有4個流程需要人工作業,高智雄說明「有3步驟需要透過人工正確標記檢體位置,甚至有1步驟得靠人工吸取所萃取核酸檢體,並將其放置於小小的96反應槽孔洞」。
高智雄也認為,若檢驗人員長時間工作或過勞,難免眼花錯置檢體或標記填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