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花芸曦/台北報導
歷史上的今天,1929年11月3日韓國光州爆發學生運動,六萬人上街頭,爆發警民衝突;起因是因為日本學生對於朝鮮(今韓國)學生不禮貌,引發當地高中學生怒火,同天光州學生上街反抗,大批日本警察血腥鎮壓,引發各地學生示威罷課響應,約莫有6萬人上街頭,這股運動從延燒到隔年4月,嚴重打擊日本殖民統治;廣為人知的「光州民主化運動」於1980年代發生,與此事不同,但正好都於光州發生,因此光州也被稱為是韓國民主聖地。
▲1929年及1980年,韓國光州都爆發民主化運動,因而光州被稱為是民主聖地。(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1910年8月29日至1945年8月15日間為大日本帝國統治朝鮮半島的時期,期間多次爆發衝突運動,1929年11月3日,日本女學生嚴重霸凌、汙辱朝鮮學生,讓長久積累的反日情緒一次爆發,光州學生不滿日本殖民高壓統治,上街抗議,日本警察血腥鎮暴,導致爆發流血衝突,讓其他城市學生相當不滿,響應示威、罷課。
在這場學生運動當中,全國有六萬人上街頭,且一直延燒到隔年4月才結束,影響日本殖民統治的權威。而孰為人知的光州民主化運動則是1980年代爆發的事件,與此光州學生運動不同,但都展現了光州民主的精神。
對於朝鮮而言,整個日治時期被認為是最喪權辱國的時代,因此當韓國獨立後,所有關於日治時期的標誌都被消除了,包含建築、學校、招牌、路標等等,這也是為何現今在韓國幾乎看不到日治時期的痕跡,因為清算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象徵,基本可算是是韓國獨立以後的國策。
舉例來說,韓國獨立以後,起初沒有把朝鮮總督府當作辦公場所,而是改為國立中央博物館的館舍,即便是這樣,韓國民眾仍認為還是一個恥辱,因為朝鮮總督府矗立在首都首爾(當時為漢城)的軸線上,韓國民眾強烈要求徹底拆除朝鮮總督府,直至1995年正式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