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考不上即失業?明清落榜書生怎解決就業問題 靠當師爺翻身

大陸中心/實習編輯葉定豊報導

現代大學生畢業後,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求職,但在目前的大環境下,許多學子都會認為「畢業即失業」。不過明清受教育的讀書人,都希望可以透過科舉考試,謀得一官半職,但考不中進士,就會面臨和現代大學生一樣的窘境,那當時失意的讀書人,怎麼解決就業問題呢?主要有三個管道。

明清時期,中國人口呈現爆炸性成長,讀書人也增加不少,但官位卻沒有增加,仍然只有極少數人,可以通過考試當官,絕大多數人止步在童生、秀才、舉人。做不上官的落魄秀才,只好退而求其次,當官員的幕僚,俗稱師爺,一方面可以養家餬口,另一方面也可以一展抱負。

▲在科舉中落榜的人,通常會選擇當師爺翻身。(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雖然師爺是在書生眼中,比當官還要低階的工作,卻是收入很高的職業,明清時期,基本上所有的官職都有師爺,少則2、3名,多則十幾名,並且種類繁多,以刑名師爺、書記師爺、帳房師爺最為人所知。

明清時期,許多落榜讀書人大量湧入師爺這個行業,能力好的師爺,不但收入不少,還可以受到東家的禮遇,更重要的智有機會被舉薦,仕途做官,像是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都是從師爺開始做起,最後當上大官的人

如果當不上師爺怎辦,也會有落榜書生藉由教書來養家餬口,在明清時期,教師可分成2種,一種是在社學教授蒙學的老師,類似現在的小學老師;另一種府、州、縣學及書院任職,教授經學的老師,也就是現在的大學教授。由於在古代,教育是件大事,官府都會聘請秀才、舉人擔任老師。

社學的規模比較小,通常由一名私塾老師對十幾名學童開班授課,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詩經》等為教材,教學童寫字、算數、禮儀等。老師的收入來源靠的是學童的學費「束脩」,通常是米麵、木材、蔬菜等,做了一年可能只夠養家餬口,徐渭和蒲松齡都是以此為業。

▲如果在科舉中成為舉人的話,有機會被朝廷聘為老師。(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不過明清時期,朝廷會招收功名在身的秀才,到縣學、書院擔任老師,負責教授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章,雖然進了編制,但官階只是九品官。這些老師由朝廷統一發工資,還有專門的學田來提高收入,因此被古代讀書人視為鐵飯碗。由於古代人重視教育,即使收入不高,但老師社會地位卻很高。

如果真的運氣不好,還可以靠抄書過活,古人非常講求書法,才延伸出這門工作。其實漢朝就開始推廣抄書活動,抄書也成為讀書的專有職業,到了明清時期,雖然有了印刷術,但速度慢成本高,因此手抄書還是傳遞訊息的主要手段。此外明清時期曾多次編纂《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大型文章典籍,因此雇用了許多抄書人,雖然是臨時編制,但在這時期間,抄書人吃喝無憂,因此不少讀書人會兼職抄書。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70日 不提延押抗告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