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古代升遷制度,想要出人頭地就得要通過「科舉」一途,唯有讀書才有機會脫貧,一人當官全家雞犬升天。不過科舉制度的等級,如果換算成現在的學歷,怎樣才算是真的厲害呢?
古代全國千萬的考生中,通常四年才會出一個狀元,可想而知難度有多高,若以現在社會的薪資水平來比,大學生通常是起薪最低、再來是研究生、最後是博士;古代同樣也是如此,最基礎的是童生、再來是秀才,如果有機會進到鄉試考上舉人,才有機會參加會試爭取進士的資格,考取進士成為貢生後,才有機會考殿試。
▲古代考科舉是晉升官職最快的辦法。(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以階級來看,童生就像是現在的小學生一樣、再來秀才相當於中學生,而鄉試是四年才考一次,所以如果古代參加高考獲得舉人,就相當於現在有了大學的學歷。若你真的通過層層關卡獲得狀元,基本上將來都會進入京城當官,前途無量,現代社會來說幾乎沒有一個學歷可以拿來跟狀元相比,因為錄取率真的太低了。
此外,考上舉人後的福利甚至不是現在的博士出身可以比擬,基本上古代中了舉人,不用向縣令一級的父母官行跪拜禮、還免名下所有稅收,基本上要中舉的難度就跟現代人考公務機關的考試一樣,基本上是要辦流水席慶祝的等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