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談台大生墜樓 國民媽媽郭葉珍:第一名真的好嗎?

生活中心/許書萓報導

台灣大學在5天內接連發生3起憾事,引起各界關注。對此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知名作家郭葉珍在粉絲專頁「郭葉珍」分享自己的看法。她提到,最近台大傳出學生自殺,可能是因爲自己的女兒也是台大畢業的且有憂鬱體質,被幾位媒體朋友問到自己是如何看這件事。她指出,「被社會所稱頌的以追求卓越為目標很不對勁」。

▲台灣大學在5天內接連發生3起憾事,郭葉珍指出,「被社會所稱頌的以追求卓越為目標很不對勁」。(圖/記者陳弋攝影)

郭葉珍分享,自己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中琢磨了幾天,心裡想著,雖然憂鬱和生理因素,也就是腦部化學物質有關,但不能否認的,生活中的人事物的確會觸發憂鬱狀況的惡化。

首先,郭葉珍想到期中考的壓力,想著想著,越想越往根源走,開始覺得「被社會所稱頌的以追求卓越為目標很不對勁」。她解釋,社會學裡有個「彼得原理」,意思是說,在科層體制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被擢升到無法勝任的高階職位。

她進一步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以追求卓越為目標,我們就會一座樓梯、一座樓梯爬。爬完這個樓梯,因為追求卓越,於是人們還要再找一座更高的樓梯爬。就這樣爬呀、爬呀,爬到有一天,終於爬到一座能力勉強能夠到達的地方,你會以自己為榮,但狂喜不會太久,慢慢的會發現自己在這個群體裡位居鼠輩、賤民、倒數前幾名。

然後你可以用各種形容詞來描述身處於其中的感受:恐懼、擔心、格格不入,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努力,不值得活在這個世界上。郭葉珍指出,「這正是身處憂鬱的人會有的心情」、「時時刻刻在這樣的處境中,能夠想像是很絕望的」。

▲郭葉珍表示,因此她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追求卓越,她喜歡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圖/翻攝自郭葉珍臉書)

郭葉珍表示,因此她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追求卓越。她喜歡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至於卓越,那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自然產生的副產品。可以卓越,也可以不用卓越,養活自己就好。她跟自己的孩子說,只要能養活自己,不傷害他人,「我就以你能夠為你的人生負責任而感到光榮」。郭葉珍表示,至於她的兒女有因為這個低標準而墮落停滯不前嗎?「並沒有」。他們現在的成就遠遠超過養活自己。

最後郭葉珍指出,以追求卓越贏過別人為目標,遲早會因為爬不動而自我唾棄。做自己喜歡的事,享受自己一刻一刻的滿足,人就會像身處電動玩具世界,加分「鏘鏘鏘鏘」之聲不絕於耳,在這開心的世界流連忘返。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 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