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嘉瑜驚人臥室疑「囤物症」?醫揭關鍵:女性是男性3倍!

生活中心/林彥君報導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先前PO出一張自己屋內衣物堆積如山、枕頭泛黃的照片引發熱議,甚至自嘲自己有「囤物症」。對此,《三立新聞網》訪問三總精神科主治醫師楊聰財表示,「囤物症」牽扯到身心靈對於如何排解「斷捨離」的情緒有障礙,甚至會非常焦慮不知道如何面對,需要靠藥物、認知行為等心理治療方式來改善。

▲楊聰財醫師表示,患有囤物症的患者對於身心靈的情緒排解有障礙,必須要靠藥物及認知行為來治療。(示意圖/資料畫面)

楊聰財指出,囤物症又稱囤積症,自2013年被納入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是屬於強迫症疾病的一種;其定義為不當收集物品,造成生活障礙。根據研究,囤物症有相當比例的患者會伴隨情緒的不穩定,如廣泛性焦慮症或是分離焦慮症等,且女性通常為男性的三倍,楊聰財解釋,之所以比例高過於男性,主因是女性在關係上,會投入較多的感情層面。

楊聰財也分享一個案例,一名6、70歲的男性退休患者,本所屬單位是管理倉庫人員,退休後職業病上身,在家裡四處買東西或是撿東西回家,毫無病識感,甚至還出現神明給患者指示,例如不能暴殄天物的幻覺,久而久之家中囤積許多廢物,還造成夫妻之間的關係失和。

至於如何分別「懶惰」和「囤物」?楊聰財表示,重點在於是否影響生活,像是有些人的興趣是蒐集小物,例如郵票、紙膠帶等,在財力足以負荷以及不構成公衛危害的情況下,就所屬正常;但如果是一直囤物不必要的東西,還影響到居家環境、公共空間,以及在情緒上明顯有障礙,這些症狀就很有可能是罹患「囤物症」。

對於如何治療?楊聰財解釋,美國精神醫學會研究指出,囤物症和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有關,涉及到腦部運作區塊,驅使其強迫一直出現「囤積」的重複行為,因此需要藥物調整血清素,使腦部系統運作更加穩定。

另外,楊聰財表示,囤物症患者缺乏自信,以及對於分離焦慮不知道如何面對及處理,在人際關係上面也較退縮,因此把興趣轉移到囤積東西。因此,楊聰財醫師建議,患者除了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幫助其排解壓力、解決煩躁焦慮,以降低囤物頻率之外,家人、朋友更是擔任重要角色,協助患者建立病識感,幫助患者脫離囤物深淵。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