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化療力拚「癌王」逾7年 胰臟癌4期58歲男開心抱到金孫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胰臟癌不易早期發現,治療難度高,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前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等名人,都因胰臟癌殞命。不過目前化學治療已有相當程度的進展,確診胰臟癌千萬別輕言放棄,一名中年男子發現時已是第4期,經過積極治療至今已穩定控制7年,還開心見證小孩成家立業。

▲北榮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李重賓醫師分享多個轉移性胰臟癌病患成功控制病情的案例。(圖/記者陳弋攝影)

現年58歲的李先生7年前確診「癌王」胰臟癌第4期,合併腹腔和肝臟轉移,起初醫療團隊推估他只剩下6個月壽命,當時他只盼望能參加小孩的高中畢業典禮。沒想到積極接受化學治療後,一轉眼過了7年,這期間腫瘤縮小,病情控制良好,原本讀高中的孩子已經研究所畢業,生兒育女,讓他體會當阿公的喜悅。台北榮民總醫院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李重賓醫師表示,這個案例不是奇蹟,而是仰賴患者和醫療團隊的合作與信任,成功控制棘手的病情。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指出,台灣轉移性胰臟癌病人的存活期中位數約10~12個月,局部晚期的患者有機會透過治療延緩復發,將生命延長1.5~2年。雖然胰臟癌早期診斷的機會較低,但時代在改變,胰臟癌已從昔日的「無法治療」,進展到「無法治癒但可治療」,加上化療藥物近年來副作用減低,病患的生活品質相對提升,陳立宗鼓勵患者遵照醫囑,接受正規治療。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說,胰臟癌從診斷到死亡的病程常常很短,預後也不好,很多病患直到出現腹痛、腹瀉、黃疸、不明原因暴瘦才就醫,通常已到了晚期。(圖/記者陳弋攝影)

陳立宗也透露,一般來說第一、二期胰臟癌可以開刀治療,第三期病患若胰臟後方血管遭腫瘤侵犯,開刀效果不佳,腫瘤難以有效清除。因此第三、四期胰臟癌會以化療為主,後續再視腫瘤縮小的情形評估能否開刀治療。

胰臟癌因其惡性程度高加上容易發生早期轉移的特性,臨床上多以全身性療法為主,耳熟能詳的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陳立宗提到,胰臟癌的治療方式看似多元,實際上化療是目前效果最明顯的選項。

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暨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葉大森表示,化學治療和手術是胰臟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85%晚期患者以化學治療為主,而15%能開刀的病人,手術過後一樣須施以輔助性治療。現階段與國際指引同步的最新治療趨勢是「三明治療法」,指的是晚期胰臟癌手術前後都做輔助性化療:先做化療縮小腫瘤再開刀,再接續化療預防復發。如此一來,病人的存活率會比純粹做化學治療,或是一開始就開刀來得好。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葉大森說,60%的胰臟癌患者確診時有轉移現象,胰臟癌患者中僅10~15%患者適合開刀。部分幸運的患者接受藥物治療腫瘤明顯縮小後,也有機會接受手術。(圖/記者陳弋攝影)

葉大森提醒,胰臟癌好發於50~60歲的中年族群,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除非腫瘤長在胰臟頭部,剛好堵住總膽管而引發黃疸,否則初期難以發現,通常直到晚期開始出現背痛、上腹痛等症狀,患者可能還會先到其他科別求診,最後體重減輕、症狀浮現才確診,種種情況導致胰臟癌患者難以早期發現病灶。

胰臟癌發生率並非惡性腫瘤中的第一名,但「初診即晚期」的狀況屢見不鮮,加上容易轉移所導致的高死亡率,大幅影響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台灣胰臟醫學會和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強調,目前胰臟癌的化學治療已有相當程度的進展,多數國內核准的治療方式也獲得健保給付,鼓勵病友積極治療,以延緩病程,延長生命。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 vs 美國 LIVE直播聊天室
大數據推薦
【94要客訴】謝宜容聲明對槓賴清德?神隱多日拋影片道歉2024.11.22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