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5歲就開始!36歲男頸部常紅腫感染 醫揪出元凶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36歲的田先生每年都會頸部不明原因紅腫感染,不久前他到醫院求診,經問診發現田先生從5歲就有第一次感染,當時以為是感冒,沒有進一步來治療,沒想到後來就頻繁發作,幾乎每季都發病,一年要發作三至四次,雖然服藥兩週後就會消失,仍令他感到痛苦不堪。

▲田先生每年都會頸部不明原因紅腫感染,令他感到痛苦不堪(圖/資料照)

阮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林宏儒醫師指出,田先生在18歲時曾開刀將頸部膿瘍引流出來,原以為會永絕後患,卻仍反覆感染,陸續開過五次刀,始終沒能解決。由於田先生的感染部位固定在頸部左側,重複感染機率也太高,為他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加上食道攝影,從影像上發現有廔管存在,研判是腮裂囊腫,於是以喉顯微內視鏡進入喉嚨探勘,確認廔管開口位置後進行廔管栓塞,解決困擾田先生多年的頸部膿瘍問題。

林宏儒醫師說明,多數人可能是第一次聽聞「腮裂囊腫」,這是種先天性頸部異常疾病。腮裂囊腫的起因,在於人類胚胎時期有一到六對腮弓決定器官的組成,而腮弓在變化和融合交替過程,連通身體內腔和外腔的管子會慢慢萎縮癒合,最後消失不見,如果沒有完全癒合,就會形成一條易感染的廔管,而導致腮裂囊腫。

一般人發生腮裂囊腫的機率約為1%至5%,大多在第一對和第二對腮裂異常,以第二對最為常見。若是第一對,可能會是在耳前部位,流出的組織液或是發炎、感染,第二對則是在下巴和下頷腺位置,由於耳前和下巴、下頷腺位置和其他疾病重疊性低,只要發現廔管併局部反覆膿瘍,醫師多會提高警覺。

相較之下,第三對和第四對腮裂異常是在頸部,廔管可能通到喉嚨甚至是氣管,還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而令人失去警覺性,包括頭頸部腫瘤、唾液腺腫瘤、腫瘤轉移到頸部或是淋巴結增生感染等。

林宏儒醫師表示,腮裂囊腫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為頸部感染造成紅腫熱痛。而患者通常在5歲前就曾發病,但可能以為只是單純淋巴結感染,而選擇服藥居多。到學齡時期大多會再次發生,尤其是有呼吸道感染時,因為頸部有廔管通到喉嚨,喉嚨內細菌可能沿著廔管到達頸部造成再度感染,且百分之九十都是在頸部左側,因此若發現左側反覆感染,即可懷疑是腮裂囊腫肇禍。

由於頸部只有軟骨保護,若細菌感染卻未及時治療,膿瘍可能愈來愈大壓迫到呼吸道,對生命造成危險,因此一般頸部感染,即使是症狀較輕微都建議住院。若確定是腮裂囊腫,可以採喉顯微內視鏡輔助廔管栓塞手術。可採取化學藥劑,使藥水流入廔管燒得較徹底。但若擔心藥物流入食道或其他地方,則可選擇定位較為精準的電燒。但若廔管經栓塞仍無法成功關閉。經頸部根除性手術切除廔管,仍是最終能解決的方式。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