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三個朝代不得不提。第一個自然是秦朝,橫掃六國、統一文字,一舉奠定華夏根基;第二個是漢朝,打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概,打出了華夏民族的自強氣魄;第三個是唐朝,那當真是給世界展現了華夏文明的雍容華貴。只是越來越高的房價也隨之而來,就連載朝廷任職的詩人白居易,也先後北漂了17年,上演了長安版的《蝸居》。更慘的是他還是買不起房!
▲白居易住長安17年,月領13萬薪水卻買不起房(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說起唐朝,那可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繁華盛世,當時的長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大都市,商貿發達、人口眾多,四方蠻夷來朝,當真是一個詩一樣的年代。只不過,花無百日紅,唐朝大概是盛極而衰吧,唐玄宗李隆基,在其生涯後期開始走歪,和楊國忠、安祿山等人搞得火熱,結果讓唐朝走向了由盛轉衰。
史書記載,白居易大約是在西元803年來到長安,807年擔任進士考官,開始官場之路。僅僅一年後,他就擔任了左拾遺,後來還在814年擔任太子左掌善大夫。到了西元820年,白居易被任命禮部主客郎中、知制誥等要職,簡單的說就是皇帝的公文秘書和禮儀隊長!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朝廷大官,卻勤勤懇懇工作了17年依然買不起長安的房子,連想當房奴的資格都沒有。
其實,還有另一位鼎鼎大名的詩聖杜甫,也是同樣如此。杜甫的官運不像白居易那麼亨通,35歲來到長安的他,落第後只能被迫將家屬接到了郊外,後來還要進一步遷到了「都市邊緣區」,以至於他看到了破舊租房裡,冷到瑟瑟發抖的妻兒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寸土寸金的長安城,連詩人白居易也買不起房(圖/翻攝自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
據《舊唐書》卷16《憲宗本紀》記載,唐朝的宦官中僅有三成左右成為有房族,卻有三分之二的人連當房奴的資格都沒有,只能乖乖被唐朝「蛋殼」宰,成為租房一族。也有人好奇,難道是白居易的薪水收入很低嗎?白居易曾經有詩寫道:「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也就是說,白居易這位大詩人每個月能掙到16000文,據成書於唐德宗時期的《因話錄》記載,一唐兩(37.3g)的黃金等於8000文錢,白居易的工資大概是一個月兩唐兩的黃金。如果折合成台幣大約是每個月13萬8千4百多元。
就這樣,白居易居然在長安17年都沒買上房子,長安的房價可想而知。但到底唐朝的房價為什麼那麼高?首先是唐朝的達官顯貴將權力用到極致,當真是多吃多佔。別的不說,僅僅就被稱為唐朝柱石、在安史之亂力挽狂瀾的郭子儀來說,他家的住宅居然就佔據了「親仁里」這個地方的四分之一。「親仁里」的佔地面積就達到了25萬平方公尺,而郭子儀的住宅就多達6.75萬平方公尺相當於2萬多坪。
第二點,宗教的寺院和道觀大幅擴張,讓長安的房屋供應量明顯緊張。唐朝時期,佛道兩家都得到了明顯的發展,上流社會也喜歡用自己的住宅供養宗教,希望可以為先人祈福。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把當時位於通義坊的「龍潛舊宅」捐給了佛教,變成了興聖寺。
又比如唐玄宗時期的著名宦官高力士就因為篤信佛教,將自己許多住宅變成了寺院。這也讓當時的白居易感慨「漸恐人間盡為寺」。如此多的住宅和土地永久變成了宗教用地,長安的房屋緊張、價格高企也就不足為奇了。就這樣,唐朝上至朝廷命官、下到黎民百姓,大多數買不起房子,以至於詩聖杜甫罵出了那句廣為流傳的話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