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清朝以前,男子都會將自己的長髮盤起來,等到二十歲行弱冠禮的時候,就在盤好的頭髮上戴上帽子。大多數時候,基本都是理一次髮管一年,至於什麼時候洗一次,那就說不準了,可能是一個月,也可能是半年。
▲清朝末年男人長辮子很久才洗,外國傳教士都嫌髒(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因此,在晚清的時候,外國傳教士都說中國人的辮子令人噁心得受不了。
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清朝統治者在不同程度上放開了對髮型的管理。比如在乾隆去世的時候,清朝男子的蓄髮面積已經有了一定的擴大,從原來的一個銅錢大小,變成了足有一個巴掌的面積。
到了咸豐時期,民間男子蓄髮已經超過了頭髮的大部分,一直到清朝晚期,清朝人的髮式才變成了現在在清宮劇中看到的「陰陽頭」,即剃髮只剃前半部分。
在晚清時期,隨著男子頭髮的增多,還需要扎辮子,這就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了。於是當時的清朝民間還出現了專業的剃頭匠,成天擔著工具走街串巷給人剃頭,扎辮子。
對於有錢人來說,剃頭絕對是一種享受,對於大多數的老百姓來說,他們的生活並不好過,別說是剃頭了,吃不吃得飽飯還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捉襟見肘,難以為繼,哪裡還顧得上打理自己的辮子。